现代资讯庞大,基本唾手可得。每一阶段的知识都只有一定的寿命,但《黄帝内经》的智慧却是永恒的,因为它的起点很高,但同时也是最根源、根本的理论基础。在汗牛充栋的现代社会,学会甄别真伪,需要具备一定程度上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在中医世界中,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阅读、学习、理解《黄帝内经》才能渐渐获取。
今天晚上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林老师讲的:“啊!原来出处在这里啊!”,恍然大悟的感觉。
今晚重要的收获:
1、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解:阳气在保证躯体使用量足够的情况下,才会分给四肢,所以通过四肢温度的判断,得出患者是否需要扶阳。
2、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解:浓稠的米粥能补充津液,津液足够,起到两个作用,一补正,二驱邪。其次林老师提到把 米炒过再拿去煮的粥 非常养人,临床上这种用法效果超过小建中汤,应该大力推广,毕竟现在小孩子牛奶、水果等乱七八糟,生冷的食物吃太多了,一个个瘦小枯黄,跟小老头一样,生病了就是点滴,他们的脾胃特点就三个:湿、寒、虚。
这是今晚重要的两点收获,其实还有很多讲不完的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书、一堂课只要能收获一两句话,那就绝对超值。
感恩老师们付出!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