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症状: 耳鸣,伴易怒、头痛、反胃欲吐、口干、口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处方:小柴胡汤+四物汤+栀子、陈皮,茯神。 针方:耳门、听宮、听会、肾俞、翳风、太冲、丘墟、肝俞、涌泉
十九课后作业
第20课课前作业by217雅5韩霞
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能有效地为人体所吸收,防治营养不良症,且能补中益气,对中焦脾胃亏虚、小儿疳积等病症有益;2. 宽肠通便: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 ...:味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含化或入丸剂、膏剂。 ①治噤口痢:冰糖五钱,乌梅一个。浓煎频呷。②治小儿未能谷食,久疟不瘳:浓煎冰糖汤服 ...第20次课前作业: 请在下面的几个食谱,分析四气五味: 1、【品名】地瓜薏仁粥 【材料】 A. 大麦仁(小薏仁)150公克,绿豆30公克 B. 黄地瓜100公克,红地瓜100公克 C. 冰糖35公克 ...肿,用治热毒疮痈肿痛;又善解热毒,为解毒良药;能清热消暑、除烦止渴,常用治暑热烦渴、尿赤等;有利水消肿之功,可用治小便不通、淋漓不畅、水肿等。 地瓜:【 性 】:平【 味 】:甘【归经】:脾,胃,大肠 ...【功效】:补脾益胃,通便,益气生津,润肺滑肠 【适宜】:脾胃气虚、营养不良、产妇、习惯性便秘、便秘、慢性肝肾病、癌症、夜盲症 【禁忌】:胃溃疡、胃酸过多、糖尿病1. 和血补中:红薯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
第19次课后作业 227雅好4班 翁长征
及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的症状判断:患者肝阳上炕、肝火犯胃。法当清肝泻热通窍为主,考虑小柴胡汤+四物汤+山栀+茯神+陈皮。 针可取:听宫、翳风、中渚、俠溪穴、太冲、丘墟 ...今有患者来诊,主述是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请问根据上面的资料,可能用怎么样的针药组合来帮助他? 根据患者耳鸣、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的现象,以
第十九次课前作业227雅好5班赵淑琦
今有患者来诊,主述是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请问根据上面的资料,可能用怎么样的针药组合来帮助他? 肝火上炎,故耳鸣、易怒、头痛、口苦干、舌苔黄 ...、脉弦数;木克土,反胃欲吐 方剂 :小柴胡汤加黄连,旋覆代赭汤 针法:侠溪,行间泻肝火。 公孙,内关,足三里治疗反胃欲吐。 耳门,听宫,听会,肾俞,翳风治疗耳鸣。
第十九次课后作业227雅好5班赵淑琦
今有患者来诊,主述是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请问根据上面的资料,可能用怎么样的针药组合来帮助他? 肝火上炎,故耳鸣、易怒、头痛、口苦干、舌苔黄 ...、脉弦数;木克土,反胃欲吐 方剂 :小柴胡汤加黄连,旋覆代赭汤 针法:侠溪,行间泻肝火。 公孙,内关,足三里治疗反胃欲吐。 耳门,听宫,听会,肾俞,翳风治疗耳鸣。
第19次课后作业-227临证1班赵静
今有患者来诊,主诉耳鸣,同时伴有易怒、头痛、反胃欲吐、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治疗取穴:耳门、听宫、听会、肾俞、翳风、太冲、丘墟 方药:小柴胡汤+四物汤+栀子、茯神、陈皮
第20次课前作业 雅2班 韩蓉珍
今有患者来诊,主诉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治疗取穴:耳门,听宫,侠谷,中诸,太冲,丘墟,肾俞,足三里,中腕 方药:小柴胡汤+四物汤 栀子 茯神 陈皮
第20次课后作业-雅3任萍
第20课课后作业 BY 雅3--任萍 与感冒相关的食物
第19次课课后作业 by 雅3申毅
今有患者来诊,主述是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请问根据上面的资料,可能用怎么样的针药组合来帮助他? 耳鸣、易怒、反胃呕吐、口干苦,都指向少阳,以小 ...柴胡汤为主方 舌苔略黄可以加重黄芩,耳鸣可以增加磁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增加酸枣仁。 头痛可以加一些川芎,活血止头痛。 小柴胡汤方中已经有半夏、生姜可以止呕,如果还有小腹胀的症状,可以加陈皮。 如此,使
第19次课后作业-227雅好3班杨彤
作业:今有患者来诊,主述是耳鸣,他同时伴有易怒、头痛、有反胃欲吐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请问根据上面的资料,可能用怎么样的针药组合来帮助他? 患者主述:耳鸣,且伴有易怒、头痛、反胃欲吐 ...现象、口干苦,舌苔略黄、脉弦数等症状。 患者易怒、头痛典型肝火旺盛,耳鸣乃肝火型耳鸣,反胃欲吐肝气犯脾,口干阴虚火旺,口苦肝胆之实证,舌苔略黄亦有湿热,脉弦数为肝胆实证。此患者虚实证并存。 故肝胆实证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头痛加吴茱萸,反胃欲吐陈皮、半夏、生姜,口干麦冬、生地,口苦茵陈,湿热茯苓、泽泻。 结合龚廷贤先生肝火证用方:小柴胡汤+四物汤+山栀子、茯神、陈皮 取穴穴:耳门、足厥阴穴 足阳明穴,肝俞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