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肘后方课后作业-雅1班 米凯云




参考资料:中医学习大脑;中医之家。

问题:何为补?是否可用五味判断升降收散的动力分布?

3个回复

  • ***2022年2月18日 12:02

    补充一下问题,请老师同学帮忙点评解答:

    1- 关于补泻的理解

    《素问 藏气法时论》讲到: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是否可以理解为:顺五脏之所欲为补?还是指的是补气血津液?或者归经入藏为补?


    2- 关于药物的升降收散动力性质

    也是素问这一篇,总结五味的药用: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这是否是药物动力性的判断基础?

    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药性规律:

    辛:升,散

    酸:收

    苦:降,收

    咸:散

    甘:平

    感觉理解药性,需要了解单味药的特性,并在方剂中理解药用。


  • ***2022年2月20日 20:02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 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味 咸皆属火,旋覆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 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 味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 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补泻,与五 脏、五行的生克关系密切相关,其补泻的目的就是:

    使得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重新达到有序,达到《金 匮要略》中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 ***2022年2月20日 20:20

    气和味构成了中药的药性。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气和味两方面,必须把两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药性

    药物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与四气五味、质地轻重以及炮制等都有密切联系。


0 / 2000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