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中医前,一直以为,中医做调理和医治普通病症比较擅长,并不知道中医还有一整套完备的急救体系
通过了解,有看到《肘后备急方》有的锁是73方,也有说有101方,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
《肘后备急方》,古代 中医 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 东晋 时期 葛洪 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 肘后方 》。系作者将其原著《 玉函方 》(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 附广肘后方 》,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此书主要特点
一,广泛运用炙法和热熨。东晋前医书详于针而略于炙,此书则多用炙术,举凡猝 死、中恶、尸蹶、霍乱、寒热症、身面浮肿、咳嗽等,皆采用之,被誉为保存炙法最丰 富的文献。
热熨法即原始的物理疗法,多用于心痛、心腹症结、伤寒、虚损、乳痈、蛇螫等方 面。如治毒肿急痛,以“柳白皮酒煮,令热,熨上,痛止”。
二,重视症状鉴别与描述。如区别“死亡”和“尸蹶(假死)”时指出:“脉犹动”, “股间暖”,“耳中如啸声”者,当以“尸蹶”救之。又如“癫狂病”:“凡癫疾发则 仆地,吐涎沫,无知,强掠起,如狂”,乃癫痫,系发作性精神异常疾病;而“若或悲 泣呻吟者……非狂”,表现沉默呆痴,抑郁不宁,则为癫症,系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 “凡狂发,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表现喧扰不宁,动而多怒,则为精神失常之 “狂病”。从当今医学观点看,上述鉴别语均较正确。与此相联系,又重视症状表征的 描述。如论足气病:“或微觉疼庳,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 热,皆其候也。”关于尸瘵的症状:“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知其所若,而 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又记黄虏 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此热毒已入内、急 治之”。重视症状鉴别和描述,尤其是阶段性的描述,在古代急性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 有特殊意义,医学家们认为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史上光辉的成就。
三,鉴别症状的客观指标。如“若胫已满,捏之没指者”即足气病。“举身皆黄, 急令溺白纸,纸即如蘖染者”为黄虏病。又如记大腹水:“水病之初,先目上肿起,如 老蚕色”;“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节声”;“须臾身体稍肿,肚尽 胀,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这是从大量临床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感性素材,是向实验 医学迈进的一个起点,可惜在尔后医学中未得到发扬。
四,注意食饮,讲究食疗,以及根据炼丹实践,重视金石类药物的应用,也不乏其 例。如“大腹水”者忌盐,愈后应节食勿饮酒等。又据炼丹化学反应的特性,以盐水引 吐,清洗伤口;利用雄黄抑菌、杀虫和解毒的作用治疥癣、痈肿,以烧矾石末装入囊中 置腋下治狐臭等,都有相应的疗效。此外,针、炙、散、汤、酒、渍、丸等综合并用, 以及内外科急救单方,也是该书记载疗病的特点之一。
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此书的内容看,觉得上面特点写的比较中肯。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