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针补泻法

4针补泻学习心得

1、五腧穴是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2、五输穴各自都有五行特征。阴经的井、荥、输、经、合分别是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井、荥、输、经、合分别是分别是金、水、木、火、土。

3、五行相生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规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克是控制的意思)

4、 由上述规律得出各条经的子母穴。以肺经为例:肺经的井、荥、输、经、合穴分别是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穴, 肺经是阴经,肺在五行中属金,那么根据五行相生土生金则太渊为母穴、尺泽为子穴。胆经的井、荥、输、经、合穴分别为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穴;胆经是阳经,胆在五行属木,所以母穴是侠溪穴,子穴是阳辅穴。根据子母补泻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原则。肺虚则针太渊穴,肺实则针尺泽穴;胆虚则针侠溪,胆实则针阳辅穴;

5、四针补泻法在原相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所克的应用,虚则补其母,泻其克;实则泻其子,补齐克。以“土”举例,土虚补火泻木,土实泻金补木。土的能量少了,补充火的能量,并泻去木克的能量,就能快速恢复平衡;土地能量多了,通过泻去金的能量,补充木克的能量,就能快速恢复平衡。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