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与四时五行的关系


原文如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笔记:

1、阴阳是天地化育万物的规律和法则,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独阴不生,独阳不长。

2、一年四季,是一个循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万事万物都是螺旋式上升下降,天之极数为九,逢之必败;地之极数为六,天气逢七必变。

3、人之五脏与四季相应,与情志想通。是故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