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汤
[出处]
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
[组成]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剂型]
汤剂
[功用]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适用症状]
肝郁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寒热往来或嗳气、泛酸或乳房胀痛、舌偏暗、苔薄、脉弦涩。
[方解]
本方为四逆散加陈皮、香附、川芎、而将枳实易枳壳而成的。除具有疏肝健脾之功外,更有行气活血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陈皮、香附,行气散结;白芍柔肝养血敛阴;川芎乃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又可行气;炙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养血,活血止痛之
[注意事项]
本方芳香辛燥,易于耗气伤阴,不宜久服。若胁痛而伴口干,舌红苔少等肝阴不足之证者,应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同用。
四逆散
[出处]伤寒论
[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伤寒论》) [组成]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十分。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依上述剂量水煎服,六碗水煮成两碗,饭后各温服一碗。或依上述比例打成生药粉,每次服4-6g,温开水送服)。
[剂型]
汤剂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适用症状]
胆结石引起的胁肋疼痛。
[方解]
1.
本方是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四味药物所构成,亦为是从大柴胡汤方中去黄芩、半夏、大黄、生姜、大枣而加甘草所组成,故无呕吐、便秘等症状,有时却会发生较强的急迫性心下疼痛。
2.
本方是由大柴胡汤去黄芩、半夏、大黄、生姜、大枣,而加甘草所组成,从大体上看是近于大柴胡汤。而与大... [查看详情]
[注意事项]
面色惨白、精神萎靡、脉沉者慎用。
柴胡疏肝汤与四逆散比较少了枳实,令加了单味药香附、川芎、陈皮、枳壳。
炙甘草
[性味]
甘,平
[归经]
心、肺、脾、胃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
补收润
枳实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脾胃大肠
[功效]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临床应用]
1、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2、痰浊阻滞,胸脘痞满证
[药性]
微寒泻降散燥
柴胡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肝胆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临床应用]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药性]
微寒泻升散燥
陈皮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脾肺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证2、用于痰湿壅滞证
[药性]
温散
川芎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胆心包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证2、用于头痛3、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药性]
温补升散润
香附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
肝三焦
[功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
1、肝郁气滞诸痛证2、月经不调诸证
[药性]
补降散燥
枳壳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脾、胃、大肠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稍积,宽肠胃,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临床应用]
1.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 2.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证 3.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
[药性]
微寒泻升散
芍药
[性味]
苦、酸、甘,微寒
[归经]
肝脾
[功效]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药性]
微寒补收润
根据学习的经验,四逆散是古代治疗四肢冷的专方,经典的理气方,能缓解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并有抗抑郁、催眠、调整胃肠道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柴胡疏肝散主要针对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临床常见胁肋疼痛等症。
临证医案:
患者李某,男,38岁,职业:某房地产公司公司项目经理,既往体健,父母健在,主因每次大便后头疼欲裂,心慌,心跳加速,有濒死的感觉,自行休息十几分钟后可缓解。一年前出现同样症状,在某中医诊所服中药一个月后缓解。现在舌质舌苔正常,脉象正常,纳眠可,大小便正常,唯一的症状就是便后出现以上不适。曾经西医检查:头部、心脏都未见异常。
此患者在不发作时,找不出任何阳性的征象。后了解到,他平时工作压力较大,一是工作繁忙,另外他的上一任项目经理猝死在工作岗位,无形之中他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时我想到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此病患一定有肝郁,只是表现在便后气机的紊乱,导致腑气不通,浊气上升,导致头疼欲裂及心悸。
考虑到单纯四逆散不能解决所有症状,所以四逆散+炙甘草汤,6剂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了80%,效不更方,继服6剂痊愈。病人无限感激,经随访至今无反复。
我因为是刚刚步入中医的大门,有幸在精一书院学习,在理论上、思路上开阔了很多。通过这个患者,首先病机了解清楚,然后各个方剂的药对、药性分析、类方分析能灵活掌握,这样对临证病人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在不断的学习精一书院的课程,感恩林老师及精一书院的每一位老师,感谢您们无私的奉献!
邀请回答
收藏(0)
1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