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珍汤到逍遥散

八珍汤

[组成]

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黄10g 酒白芍10g 人参10g 炙甘草6g 茯苓10g 白朮10g 生姜5g 大枣5g

 

[功用]

益气补血。

 

[适用症状]

1.气血两虚致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方解]

本方是主治气血两虚常用的方剂。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方相合而成。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四物汤是补血调肝的基础方,两方相合,体现气血双补,肝脾同治的作用。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即四物汤,诸药滋润而补血;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诸药性甘温而补气;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形体既充,阴阳调和,百邪不入。

 

本方所治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脾主运化而化生气血,脾气虚,故面黄肢倦、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方中人参与熟地黄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朮、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黄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注意事项]

1. 气虚重,加重人参、白朮用量;

2. 血虚重,加重熟地、当归用量。


十全大补汤

[组成]

人参、肉桂(去粗皮)、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朮(焙)、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大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

温补气血。

 

[适用症状]

诸虚百损、头晕目眩、消瘦纳呆、足膝无力等诸虚弱证。

 

[方解]

方中的人参、白朮、茯苓、甘草为强力的健胃药,能增进食愁欲,和促进消化与吸收;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具有补血、强壮、强心的效能,能治贫血、皮肤枯燥,并通顺血行;黄芪、桂枝为用以强化这些药物的作用。

本方是四物汤(补血虚,赋与心、肝的活力)和四君子汤(补气虚,赋与脾胃的活力)的合方八珍汤,再加黄芪和桂枝所构成的。

能补气血、阴阳、表里、内外。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补气,加强脾胃消化器系的活力,气盛则肌肉充实;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能生血,润枯燥,强化心与肝的机能;桂枝、黄芪能加强这些作用。 .

本方共有十味,能补气血,阴阳,表里,内外皆虚,故称“十全大补”能改造血器官的病变,促进血液的抗生入用,对于溃疡,若脓清而少,或久不化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等场合亦适宜。

其中人参、白朮、茯苓、甘草等即四君子汤,为补气剂,健胃力甚强,能增进食欲,使消化吸收旺盛;

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等即四物汤为补血剂,能增进心与肝的机能,可治贫血与皮肤枯燥并畅通血行;

肉桂、黄芪则将此等作用更加强化。

 

[注意事项]

如病势激烈而为活动性者,或高热者,则不适用。欲减退或下痢者,则非本方的适应症,应考虑改用他方。

[单味药说明]

八珍汤:

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川芎用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熟地黄的作用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芍药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人参是用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炙甘草在本方中是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白朮用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十全大补:

肉桂用来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黄芪用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从西医转中医学习,断断续续的半年时间,现在的功力还不足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游刃有余的分析归纳,所以更多的是列举和说明吧,从自己的经验谈谈。说起和八珍汤的缘分,其实就是我和中医的缘分,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胃疼食量小,睡眠差,贫血(因睑结膜苍白但化验正常),胃镜也做过,西药也尝试吃过,一直不能好转,后来契机服用了八珍汤,只一副药,当日中午食欲恢复,没有胃部不适。从此从事近十年西医的自己,从中医黑转粉。文中列出的,八珍汤以平补气血为主,十全大补汤偏于温补气血。

想起《中医大观园》提到秦可卿服用的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益气养荣,这里养荣就是补血。像是八珍汤的加减,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

书里也提到一个“体质漩涡”的概念,是现代人很容易陷进去的——肝郁造成脾虚,脾虚造成血虚,血虚造成肝郁,肝郁造成脾虚,脾虚造成血虚,血虚造成肝郁,转啊转的转不出来。

林师说,这样的情况他可能会用逍遥散系列来做加减,疏肝解郁各方面的效果好一些,先让这个旋涡停下来,补养先往后放。说到逍遥散,我也把它列举出来,逍遥散的类方里,也出现了八珍汤和十全大补汤,不得不说这个诊治的思路,妙哉——让旋涡停下来。


逍遥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组成]

柴胡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加煨姜 薄荷煎。(医方集解)


[用法]

六碗水煮成二碗,饭前或不拘时温服。


[剂型]

汤剂


[功用]

疏肝养血,健胃和脾。

[适用症状]

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痛,舌淡红、脉弦而虚。

[方解]

本方是一养血疏肝,益中和脾出和解肝脾剂,为治肝郁血虚的代表方剂,一般多用来治一切气郁之病,而经验上本方用于忧郁起病者有效,尤用于妇女较男子为多。 本方药味温和,常被作为病后调理用。故方用当归、白芍、柴胡养血疏肝为主配伍;茯苓、白朮、甘草补中健脾为辅;配合薄荷、生姜,一可加强... [查看详情]

[注意事项]

肝郁多因情志不遂所致,治疗时须嘱患者心情达观,方能获效。否则,药“逍遥”而人不逍遥,终无济也。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