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厚朴 陈皮药对在方剂中的应用

苍术 厚朴 陈皮药对在方剂中的应用

一、单味药的分析

苍术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陶弘景: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李中梓: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主平胃健脾,宽中散结,发汗祛湿,压山岗气,散温疟。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苍术辛甘祛湿,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约与白术同功,乃药性谓其宽中发汗,功过于白,固矣。又谓其补中除湿,力不及白,于理未然。夫除湿之道,莫过于发汗,安有汗大发而湿未除者耶?湿去而脾受其益矣。若以为发汗,故不能补中,则古何以称之为山精。

炼服可长生也?亦以其结阴阳之精气。俗医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为脏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气健而诸脏犹受其损者。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泻水开郁,则苍术独长。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白术之止渴生津者,土燥而金清也,苍术之除酸而去腐者,土燥而木荣也。白术偏入戊土,则纳粟之功多,苍术偏入己土,则消谷之力旺,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若是脾胃双医,则宜苍术、白术并用。

新制双术法列下:选于茅二术坚实肥鲜者各一斤,别器泔浸,换水,令润透,去皮,切片,晒用。黄芪、沙参、生姜、半夏各八两,煎浓汁,浸白术。大枣、龙眼、砂仁各八两,煎浓汁,浸苍术。各用磁盘,隔布铺盖湿米,砂锅蒸透,晒干。再浸再蒸,汁尽而止。量加暖水温中之品合煎,久饵实能延年却老。

戊已转运,水火交济,环铅聚汞之理。医家不解,妄以滋阴之药,促命夭年,甚可恨也!黄土炒白术,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

由此可见:苍术性燥,善行,为治脾湿之要药。

厚朴: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温、大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去实满而治腹胀,除湿结而和胃气,止呕清痰,温中消食。

厚朴辛则能发,温则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诸证。丹溪曰∶厚朴属土而有火,平胃散用之以佐苍术,正谓泻上焦之湿,平胃土不使太过,以致于和而已。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血痹死肌,去三虫。(姜汁炒)

厚朴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难经》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中风伤寒者,中风症也,风气通肝,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风为阳邪而伤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厚朴入肝温散也。

寒热惊悸者,病寒热而惊悸也,心虚则悸,肝虚则惊,厚朴气温可以达肝,味苦可以清心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则成痹;苦可以泄,温可以行,故主血痹。死肌者,亦血泣而皮毛不仁麻木也;苦泄温行,故亦主之。

三虫湿所化也,味苦燥湿,可以杀虫,所以去虫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由此可见:厚朴可去实,除满,降气。

陈皮: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温,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下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久服去臭,下气,通神,轻身长年。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苦辛,无毒。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陈皮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辛无毒,得地南西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胸中者肺之分也,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滞,滞则一切有形血食痰涎,皆假滞气而成瘕,瘕成则肺气不降而热生焉。陈皮辛能散,苦能泄,可以破瘕清热也,苦辛降气,又主逆气。

饮食入胃,散精于肝;温辛疏散,肝能散精,水谷自下也。肺主降,苦辛下泄,则肺金行下降之令,而下焦臭浊之气,无由上升,所以去臭而下气也。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味苦清心,味辛能通,所以通神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辛、苦,入手太阴肺经。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

由此可见:陈皮可升,可散,可理气而除痰。

二、苍术、厚朴、陈皮药对所在方剂

1、五积散:苍术、陈皮、厚朴、桔梗、川芎、当归、白芍、麻黄、枳壳、桂心、干姜、白芷、半夏、甘草、茯苓

    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腰股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妇女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寒凝气滞者。

 

2、分消汤:苍术、陈皮、厚朴、白术、枳实、砂仁、木香、香附、猪苓、泽泻、大腹皮、茯苓

     适用于中满成鼓胀,亦治脾虚致肿满饱闷 

3、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适用于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倦怠喜睡、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方中用苍术燥胃内之湿,厚朴除湿,并散气之郁滞;陈皮散郁滞之气,去水毒。  

4、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甘草、肉桂

       适用于脾胃湿滞,不能运化,食欲不振,反胃嗳气,恶心呕吐,心腹胀痛,口苦短气,霍乱吐泻,宿食不消,肢困倦怠,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而厚,及山岚瘴雾,不服水土。

5、补气建中汤: 苍术、陈皮、厚朴、茯苓、人参、泽泻、麦门冬、黄芩、白术

适用于虚症的鼓胀、腹水、浮肿、肝硬化腹水、元气、脾胃虚损。

方中苍术去胃内停水,厚朴、陈皮散气之郁。

6、补中治湿汤:人参、白术、苍术、茯苓、陈皮、麦门冬、当归、川木通、黄芩、厚朴、升麻

适用于严重的浮肿、鼓胀、肝硬化腹水。肝病晚期,大小便无。

三、总结反思

以上六个方剂中都用到了“苍术、厚朴、陈皮”,主治中都有除湿,化积,下泻,理气的作用,强调了脾喜燥恶湿的特性,凡所有中焦胀满,无论虚实,均可辩证选用上方加减。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