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一书院学习通知
第1节课:内经素问
2021年7月13日
本期主题
01. 黄帝内经的分类重点解析(素问)
开课时间
美国西海岸时间: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晚上7-9点
中国北京时间: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上午10-12点
上课时间总表:
课件地址
http://techtcmedu.com/communicate
课前作业
必读内容
1. 素问_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 素问_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素问_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 灵枢_本神第八
选读内容
1. 黄帝内经_素问的各篇【题解】
课后作业
学员们任选一个主题,在“中医之家”(http://zyzj.cn)中整理《黄帝内经》里与这个主题的相关条文,并写下自己对相关条文的心得体会或临床应用,将作业内容发表至精一书院论坛“课后作业”中并署名。比如,林大栋老师自己写的作业内容是查阅《黄帝内经》中描写“形”和“神”的条文,并写下对《黄帝内经》中描写“形”和“神”的个人体会,下面有林大栋老师的作业模板展示,大家可以参考。
【作业: 黄帝内经中形与神的笔记】
by 林大栋
【全书查询结果】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 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 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 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 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 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笔记】: 虽然说神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形体的话,在现实人生中也是很 难存在的。所以说在我们养生的过程里面形与神都必须要俱全,也都需要维护。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 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 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笔记】: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是代表精神的守护和形体的适度劳动都把握 好,就可以做到很好的养生结果。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 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 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 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 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 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笔记】: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阴得阳而动,阳得阴而舍!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 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 得时,故能至坚也。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 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 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 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 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 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 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 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 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帝 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 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 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 巨气乃平。帝曰:善。
【笔记】: 这说明了我们利用"针石"来调整我们的神,这是在精神能量层面的调 整,但是可以修复治疗我们在物质层面的形弊血尽。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 光。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 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 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 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 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 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 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 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候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 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 忌不可不知也。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岐伯曰:法 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 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 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 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 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彷彿。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 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 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 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 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岐伯曰:泻必用方, 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 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 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帝 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 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 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帝曰: 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 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 针之论不必存也。
【笔记】: 这里很有趣地讲到了诊断学上的一个重点: 也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切诊 来迅速掌握形,而要掌握神的话则可透过望诊一见而明,这是在形神诊断上的一 个心法,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说望之为神,是因为望诊是掌握神的型态最快 的方法,而切诊必须同时进行,主要是要更清楚的把握形的资讯。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 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 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 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 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 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 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 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 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 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 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 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笔记】: 重点在此: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 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 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歧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 易陈而难入,麤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 在速迟,麤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 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 要与之期,麤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 无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 毕矣。
【笔记】: 麤守形,上守神!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小针解第三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麤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 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写也。神客者,正邪其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 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覩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所经之病,所取之处也。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麤守关 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 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 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写也。不可 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写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麤之闇者, 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 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间 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写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笔记】: "麤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写也。 " 说明针道中针刺是调其形而其神在于气血虚实补泻的掌握。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歧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 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 帝曰:善哉。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 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 之,为之奈何。歧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 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 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笔记】: "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 此处有以望 诊为明,而切诊为神,这又和之前的说法不同。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根结第五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歧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写之。 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 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藏空虚,筋骨髓枯,老 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写其邪,调 其虚实。故曰:有余者写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 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䐜,阴阳相错。虚而写之,则 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㒤辟,皮肤薄着,毛腠夭膲,予之死期。故曰:用针 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藏变化之病, 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麤,而后取之也。
【笔记】: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 神内藏" 最后的重点还是要"使神内藏"啊!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终始第九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 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 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 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笔记】: 针刺是在形上做功夫,但是最重要的是透过这种方式来调其神。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歧伯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 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 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 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颁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 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 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 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笔记】: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无神是形骸终是空。
[黄帝内经]----- 形 and 神 : 【灵枢】行针第六十七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 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 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笔记】: 针道中的形神关。
参考资料
中医之家《黄帝内经》全文,地址如下:
http://zyzj.cn/books/b254a100619a4e7983751c42900e7c10
在“中医之家”网站中搜索《黄帝内经》的条文时需要检索技巧,这里以搜索《黄帝内经》中关于“形”和“神”字的条文举例:
正确的检索方式:
√ 输入“形and神”,可以搜到同时包含“形”字和“神”字的相关条文
√ 输入“形or神”,可以搜到包含“形”字或者“神”字的相关条文
注意:不能单单输入“形神”两个连续的字,因为只输入“形神”二字,中间没有“and”、“or”或空格,则系统会默认搜索”形神“这个连续的词语,但古文中一般是用“形”或“神”单个字表达意思,所以输入“形神”一词不能检索包含“形”字和“神”字的条文。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