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方:回阳饮、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分析

治失眠方:回阳饮、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分析

张守春

说明:失眠是如今社会的多发病、疑难病,发病人群巨大,多达3亿多人,医院主流的治疗方法就是安眠药,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且患者感受不佳。用中医大脑搜索失眠,选择了5个治疗失眠的方剂,目的在于了解中医治疗失眠的思路,为多种方法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1、 回阳饮

[出处]火神派经验方

 [组成]炮附子10g 干姜10g 炙甘草15g 肉桂3g

 [用法]1.九碗水煮成三碗,约煮一个半小时以上,肉桂3g后下只煮5-10分钟。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2.或用四逆汤煮好药后,每碗再加清华肉桂1g冲服。

 [剂型]汤剂

 [功用]温阳和引火归元。

 [适用症状]阳虚引起的严重失眠和心脏的问题。

 [方解]此为四逆汤+肉桂。

【药解】炮附子可以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姜用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肉桂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药对】炮附子、干姜、肉桂

[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

[主治]治疗里寒证。四肢厥冷,手脚冰冷,舌淡苔白,脉弦紧或尺沉微弱。

[药对]炮附子、肉桂

[功效]助阳补火。

[主治]治疗肾阳虚证。腰痛脚软,阳痿早泄,老人夜尿频繁,舌淡而胖,尺弱或沉细。

[药对]干姜、炮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温补脾肾。

[主治]治疗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泄泻,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或尺沉微弱。

[药对]干姜、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疗:1.脾虚寒的大便溏泻。 2.阳虚吐血。 3.肺痿吐涎沫,其人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药对]干姜、肉桂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疗腹中寒证。腹痛、胃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弦紧。

2、黄连阿胶汤、[出处]伤寒论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组成]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用法]上细锉,先三味,以水一合五勺,煎五勺。去滓,纳阿胶,烊尽之,纳卵黄,搅和。顿服。

 [剂型]汤剂

[功用]扶阴散热,降火引元。

[适用症状]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者。

   [方解]1.方中的黄连和黄芩是消炎剂,有除热和鎭静的作用,兼有止血的功效;白芍配同阿胶、卵黄而有滋润、止血与鎭静的效能;又阿胶与卵黄复有强壮的功能。

2.此方有少阴病的泻心汤之称,是治大黄黄连泻心汤症而带有虚状的方剂。黄连、黄芩为滇心汤的基础药物,但方中没有大黄,却加白芍和卵黄,并有... [查看详情]

【药解】黄连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芍药的作用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鸡子黄可镇心,安神,益气;

       阿胶是用来补血,止血,滋阴润燥。【药对】黄芩、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火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药对]白芍、黄连

[功效]养血止腹痛,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下利腹痛,肛门灼热。

【病机治则】

3、酸枣仁汤 [出处]金匮要略

[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分温三服。

 [剂型]汤剂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适用症状]肝血不足,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心肾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仲恍惚,夜卧不安,或惊不眠,脉弦或细数,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见症者。

【药解】酸枣仁可以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炒酸枣仁用来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甘草的作用是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知母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茯苓是用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川芎在本方中是用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药对】酸枣仁、炒酸枣仁

[功效]一补一清,清补合法,宁心安神。

[主治]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以致心悸、失眠、出汗等症;久泻不止,恙由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肠蠕动功能异常所致。

4、  养心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黄芪(蜜炙) 茯苓、茯神、当归 酒洗 川芎、半夏曲 一两 甘草 炙一钱 柏子仁 去油 酸枣仁(炒) 远志 去心炒 五味子、人参、肉桂 二钱半 每服五钱。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功用]养心补血、安神定志。

[适用症状]心血虚少、神志不宁、惊悸怔忡、或神倦、失眠、盗汗。

[方解]本方有强心滋养作用,能敛汗及镇静,以神经衰弱症为最适应,治心悸、失眠、烦躁效特强。 方中人参、黄芪、甘草补气;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以泄心热而宁心神;当归调气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半夏去扰心之痰涎;五味子补肺;肉桂引药以入心经。

【药解】炙黄芪可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茯苓用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茯神的作用是宁心,安神,利水;

 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川芎是用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半夏在本方中是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柏子仁可以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炒酸枣仁用来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五味子的作用是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远志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人参是用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肉桂在本方中是用来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生姜可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当归、川芎

[功效]养血、活血、止痛。

[主治]治疗:1.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难产,产后瘀血腹痛等症; 2.疮疡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 3.血虚、血瘀头痛,以左侧为甚者; 4.妇人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症; 5.心肺功能失调,症见胸闷心悸、喘促、发绀等症。

[药对1]生姜、姜半夏、茯苓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化饮。

[主治]寒饮呕吐。

[药对2]茯苓、茯神

[功效]协同为用,通心气于肾,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而宁心安神治失眠。

[主治]水火不济,以致心慌、少气、夜寐不安、失眠、健忘等症。

[药对3]茯苓、姜半夏

[功效]化痰止呕。相须。

[主治]治疗胃中停饮之呕吐。

[药对4]生姜、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心惊。

[药对5]人参、茯苓

[功效]补气利水。

[主治]治疗气虚证,或兼有水肿。

5、加龙骨牡蛎汤、

 [出处]伤寒论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功用]调和气血,安神镇惊

 [适用症状]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

 [方解]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鎭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鎭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尙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 [查看详情]

 【药解】柴胡可以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半夏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党参是用来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芩在本方中是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生姜用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龙骨的作用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牡蛎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大黄是用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药对]柴胡、黄芩

[功效]和解少阳。相须。

[主治]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往来寒热。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龙骨、牡蛎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主治]治疗: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3.用于滑脱诸症,如多汗、遗精、崩漏、遗尿等。

[药对]黄芩、姜半夏

[功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淸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邪居少阳,误下成痞;2.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3.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4.上焦有热,咳嗽吐痰;5.胃酸过多,胃脘嘈杂等症。

[药对1]生姜、姜半夏、茯苓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化饮。

[主治]寒饮呕吐。

[药对2]桂枝、牡蛎

[功效]一温一寒,一散一敛,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通经脉、蠲痹止痛、敛阴制酸。

[主治]1.痛风病;2.胃、十二指肠溃疡,证属虚寒型者。

[药对3]柴胡、牡蛎

[功效]一升一降,一敛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调和气血,疏肝软坚,推陈出新。

[主治]1.慢性肝炎,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胁痞满、脘腹胀满等症;2.慢性胃炎,证属肝气犯胃者;3.慢性结肠炎,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土者;4.汗闭证,证属营卫不和,毛窍开合失司者。

[药对4]茯苓、姜半夏

[功效]化痰止呕。相须。

[主治]治疗胃中停饮之呕吐。

[药对5]生姜、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心惊。

[药对6]桂枝、龙骨、牡蛎

[功效]降冲逆,平肝潜阳。

[主治]治疗气上冲,失眠,肝阳上亢。

[药对7]大黄、桂枝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治疗下腹拘急硬痛、小便自利、夜晚发热,谵语烦渴、甚则如狂,以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适应症状对比分析:

回阳饮:阳虚引起的严重失眠

黄连阿胶汤: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

酸枣仁汤:肝血不足,虚劳,虚烦不得眠,心肾不交,怔仲恍惚,夜卧不安,或惊不眠

养心汤:神志不宁、惊悸怔忡、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心烦,惊悸不安,失眠、惊恐等

感悟:失眠是一种多因导致的疾病,既有生理改变,也有心理改变,是需要综合分析病因对症治疗的,今日西医治疗基本上是针对大脑化学分泌平衡开精神类药物,服用西药后患者的主观感受性不好,觉得大脑不是清醒,而是昏昏沉沉,精神状态也不好。这也是导致如今全国有3亿多人的失眠患者有直接关系,至少事实证明,西药治疗失眠是有局限性的,中医和心理治疗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以上方剂分析,阳虚、阴虚、肝血不足、神志不宁、惊恐等都会导致失眠,所以可以说,失眠是一种疑难杂症,比较难治,需要整体思考综合治疗。


药性对比分析:

药性分析:热、寒、温、凉都有,补泻以补为主,升降以降为主,收散以收为主,润燥均有。正是应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医可以同病异治。而对比西医,治疗就比较简单,对人体巨复杂系统的认知,没有中医深入和广泛。说明中医治疗是多维度的,而西医是单维度的。毫无疑问,中医占据了更高的维度和视野,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