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师父接诊了一位43岁的女性患者,先生赔同而来,初次见面,她的脸色暗黄,情绪不高,话也不多,主诉为:血压高(低压100,高压140),睡眠差,大多凌辰五点会醒,有潮热盗汗的现象。脉诊之后,左手寸脉涩,关脉沉弦并且硬,舌质淡,胖,边上有齿痕,脸上有斑。
因先生在异地做生意,多年来一个人带一个初中的孩子独自生活的全职妈妈,做事很认真严谨,因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成为娘家的生活的问题主要解决对象,交流过程中能感觉到她的紧张,放不下,认真的负责。也因为这样的态度让她的情绪在很长的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关心周围每一个家人忽略了自己,周围缺少朋友,还能隐隐感到她的焦虑。
初诊,以甘麦大枣汤为主方,配合了活血行血的紫丹参、生山楂,滋阴除热的石斛,疏肝清热、凉血利湿,柴胡龙胆汤加炒栀子和白芍,合入茯神夜交藤、远志、酸枣仁安神肋眠。
甘麦大枣汤出处《金匮要略》,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适用症状:妇人脏躁证。精神恍惚、悲痛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频。
脏躁证是指五脏功能失调所致。本方所治证系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治宜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甘麦大枣汤构成药物极为简单,并且都是属于甘味的药剂,皆能缓解急迫,补养心气。方中的甘草和大枣同样是缓和药,有缓解急迫的肌拘挛、神经兴奋及各种疼痛的功能;小麦也有缓和鎭静的效能,更具有养心气和鎭静脑神经兴奋的作用。
方后有补脾气之涵意,龙野一雄氏提到:“甘草、大枣均是味甘,可解释为能补脾气。甘草能缓解表里之急迫、大枣作用在胸部及腹部、腹是补脾、胸是补心、润肺、小麦是养心气。可补肝气之虚的作用。”相见三郎氏,精神身体医学的运用。
甘麦大枣汤具有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急迫性痉挛之效。为治疗脏躁病的常用方剂,相当于今日之歇斯底里或躁郁病,是一种无缘无故而发悲愁,或由于芝麻小事而哭泣,失眠,甚至昏迷,狂躁,频频打呵欠的症状,且其腹直筋挛急,脑神经系统呈现急迫状。本方并不限于妇人使用,凡男女老幼,具有上述病状,均可使用。
方中甘草和大枣,皆甘润生阴之品,能绥解非常急迫之筋肉拘挛,神经兴奋及各种疼痛;小麦亦有缓和镇静的效能,更具有养心气和镇静脑神经兴奋的作用。
患者服用六剂之后,潮热退下,但血压还是时高时低,尤其是低压一直在100以上,低压高说明肾阴不足。原方加入草决明和石决明,草决明、石决明均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草决明偏清肝,并有一定的补肝作用。石决明偏平肝,其质重有一定的潜阳作用。二者合用,既可平肝清火,又能养肝潜阳。
第三诊,患者还是低压高,由于长期没有上班,与外界交流少,偶尔在家听到先生和下属沟通语气严厉,或是晚上超过十二点没有到家,她的情绪都会很紧张,或是住校的孩子出现一点小的问题她都会受情绪上变动的影响,有时头痛,或是持续高血压高几天,经常外出散步或是少量运动,改善的效果也不太大,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医者又一次明白心是身的晴雨表,治病不仅要能看到病位,还要认识到引发病机的内在原因--情绪和心态,心能与我们全身的器官沟通,心理疾病影响到躯体,躯体疾病也同样会影响到心理,“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的心包括心脏,还主神明,影响我们的情绪,“心乱则百病生,收静则万病息”,现代人的情绪大多被外境迷乱的现象迷惑,五蕴被外境牵引,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些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只有正心可以去除不安情绪,不被外欲蒙蔽,保持心灵安静,也是治疗的另一个途径。做为医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维度,不能局限在如何用药和如何治标,还得多关注患者的思想情绪。
如果不帮助她走出这个狭小的内心世界,吃药的效果不会太理想,就得调神,开始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聊天,引导她看梁冬先生制作的《生命觉者》系列访谈节目,通过提高自己的视角,打开心结。
这次的方剂也做了调整,因多年付出导致身体内部物质的亏虚,也就是主导能量的阴血不足,以四物汤做为本次的主方,合天麻,首乌,丹参、蔓荆子缓解头痛,合石菖蒲打开心窍,合怀牛膝、川牛膝引血下行,合太子参、葛根、枸杞、草决明、炒山楂和肝脾,加生龙齿镇惊安神、清热除烦。
四物汤: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外伤瘀血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是补血调经的主方,由《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
血虚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舌、爪甲等失于濡养,故色淡无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损,肝血不足,加之血行不畅,则月经不调,可见月经量少、色淡、或前或后,甚或经闭不行等症;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血行不畅易致血瘀,可见脐腹疼痛,甚或瘕块硬结;脉细涩或细弦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象。治宜补养营血为主,辅以调畅血脉。
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润,入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用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服用三剂之后血压稳定,继续服用六剂后停药,血压和情绪都有改善,脸上斑淡了,后背也薄了,加上练习八部经刚功,状态直至今保持得都还不错。
两个多月的调整收到了好的效果,这个小病历又给了我激励,中医的博大需要学者花毕生的时间持续学习,还得要遇见对的老师,平时打开中医大脑学习,总感到无比的幸运,倪师和林师两代人的心血都为了造福人类,可能在这条路上我来得太晚,但有老师的带动和班级同学的帮助,必须得砺砺前行,不放弃!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