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脑傅青主女科调经类方分析(当归白芍应用)刘兴勇

中医大脑傅青主女科调经类方

当归白芍应用分析

 

临证班 刘兴勇

 

一、中药学教材当归、白芍综述: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西医诊为贫血属于心肝血虚者,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出血属血虚血滞者,肌肉深部脓疡属血虚者,习惯性便秘、老人或产后便秘等属血虚津枯者。

【效用分析】当归甘温,养血补虚,为补血良药,故可治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及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或血虚阳浮发热者。当归既甘温补血,又辛散活血,有调经止痛之效。凡血虚、血滞、气血不和,冲任失调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当归又补血活血,兼能散寒止痛,故可除血虚、血瘀、血寒所致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血瘀心腹刺痛,产后腹痛,恶露不下,风湿痹证,关节疼痛等诸痛证。当归补血活血,有托毒消肿之功,又为外科常用药,多用于痈疽初起,红肿热痛,及气血亏虚,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当归能补血,润肠通便,故可用治年老体弱、妇女产后血虚津枯之肠燥便秘。

白芍:

【功能主治】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血虚萎黄,头晕眼花,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血虚肝旺,拘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西医诊为贫血属肝血亏虚者,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更年期综合征属血虚肝旺者,肺结核、肾结核等属阴血不足者。

【效用分析】白芍甘补酸收,有补血敛阴,调经止痛之效,既可用治肝脾血虚之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乏力,又可治月经不调,崩漏经多,经行腹痛。白芍甘酸,补血敛阴而止汗,为止汗之佳品,故适用于风寒表虚之自汗恶风,阴虚盗汗不止。白芍主入肝经,补肝血,敛肝阴,有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既治血虚肝旺,气郁胁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作痛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枟本草备要枠谓其“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又治脾虚肝实,腹痛泄泻,以及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芍酸敛肝阴,平抑肝阳,常用治肝阳亢盛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配伍应用】当归配白芍: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白芍善于养血柔肝,敛阴止痛。两药配伍,有养血理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不宁;肝血不足的头晕耳鸣,筋脉挛急;血虚血瘀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

从以上教材资料来看,当归与白芍均能补血调经,止痛,同治月经不调及血虚诸证。然当归性温,血虚有寒者用之为宜;白芍性微寒,适用于血虚有热者。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血虚血瘀气滞有寒者;白芍敛阴平肝,柔肝止痛,以阴血亏虚肝旺筋急作痛、脘腹挛急作痛及肝郁胁痛用之为佳。此外,当归又治血虚痹痛麻木、跌打肿痛、痈疽疮肿;尚可润肠通便,治血虚肠燥便秘。白芍又治血虚肝旺之头晕目眩;还能止汗,治自汗、盗汗。两者一温一凉,一行一敛,都能养血止痛,皆为妇科常用。个人感觉两者相配药性中和不偏,实为良配。本着这种感觉,希望能用中医大脑这个聪明的脑袋从方剂解析角度验证我的想法。

 

 

二、调经类方学习

为验证当归芍药配伍药对想法,特选取妇科大家傅山前辈部分调经类方剂进行对比解析。

1、调肝汤

【组成】山药炒15克阿胶白面炒9克当归酒洗9克白芍酒炒9克山茱萸蒸熟9克巴戟天盐水浸3克甘草3克

【功用】补益肾水,平调肝气。

【适用症状】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少腹疼痛。

【方解】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夫经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满则溢而虚则闭,亦其常耳,何以虚能作疼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治法必须以舒肝气为主,而益之以补肾之味,则水足而肝气益安,肝气安而逆气自顺,又何疼痛之有哉!方用调肝汤。此方平调肝气,既能转逆气,又善止郁疼。经后之症,以此方调理最佳。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

【中医大脑】方性显示本方润补为主,合原方适症旨意。病机治则、综合分析显示当归白芍配合主要用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二者用药比例1:1。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黄30g 白芍15g 当归15g 川芎9g 白朮15g 牡丹皮9g 醋延胡索3g 甘草3g 柴胡3g

【功用】养血柔肝,解郁调经。

【适用症状】肝郁脾虚,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症见月经周期紊乱,经水忽来忽断,量或多或少,经色淡或有块,少腹隐痛,时疼时止,寒热往来,伴胸闷不舒,或乳房及两胁胀痛,或腰酸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方解】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阴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用甘草、白术、元胡以利腰脐而和腹疼。入于表里之间,通乎经络之内,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响也。(加荆芥穗(炒黑)一钱,尤妙。)

妇人有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寒热往来者,人以为血之凝也,谁知是肝气不舒乎!夫肝属木而藏血,最恶风寒。妇人当行经之际,腠理大开,适逢风之吹寒之袭,则肝气为之闭塞,而经水之道路亦随之而俱闭,由是腠理经络,各皆不宣,而寒热之作,由是而起。其气行于阳分则生热,其气行于阴分则生寒,然此犹感之轻者也。倘外感之风寒更甚,则内应之热气益深,往往有热入血室,而变为如狂之症。若但往来寒热,是风寒未甚而热未深耳。治法宜补肝中之血,通其郁而散其风,则病随手而效,所谓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此其一也。

【中医大脑】方性显示本方温补而润。病机治则综合分析及药对分析显示,白芍配柴胡以滋阴疏肝,柔肝止痛,当归配熟地以养血滋阴,合川芎以活血止痛。当归白芍比例1:1。药对显示两者更多的是与其它药味搭配,两者之间也无直接配对关联。

 

3、顺经两安汤

【组成】当归15克(酒洗) 白芍15克(酒炒) 大熟地15克(九蒸) 山萸肉6克(蒸) 人参9克 白朮15克(土炒) 麦冬15克(去心) 黑芥穗6克 巴戟肉3克(盐水浸) 升麻1.2克

【功用】滋补心肾,益气养血。

【适用症状】经前大便下血。

【方解】方中以人参、麦冬、白芍、山萸肉益气养阴,滋补心肝肾之津液而退火;巴戟天、熟地、当归填肾精补肝血,以壮水之主;白术助气血生化,黑芥穗入血分泻肠火止血,升麻振中气上升,遂其游溢之精气上行,承制心火。综观全方,重在滋补心肝肾以治本止血。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妇人有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为血崩之症,谁知是经流于大肠乎?夫大肠与行经之路,各有分别,何以能入乎其中?不知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则胞胎之血,两无所归,而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摄,听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肠而走大肠也......方用顺经两安汤。当归(酒洗)五钱,白芍(酒炒)五钱,熟地(九蒸)五钱,山萸肉(蒸)二钱,人参三钱,白术(土炒)五钱,麦冬(去心)五钱,黑芥穗二钱,巴戟肉(盐水浸)一钱,升麻四分。水煎服。二剂大肠血止,而经从前阴出矣,三剂经止,而兼可受妊矣。此方乃大补心肝肾三经之药,全不去顾胞胎,而胞胎有所归者,以心肾之气交也。盖心肾虚则其气两分。心肾足则其气两合,心与肾不离,而胞胎之气听命于二经之摄,又安有妄动之形哉!然则心肾不交,补心肾可也,又何兼补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不啻介绍之助也。此使心肾相交之一大法门,不特调经而然也,学者其深思诸。

 

【中医大脑】方性显示本方温补而润。病机治则和药对分析显示当归配熟地养血滋阴,白芍合柴胡以疏肝止痛。当归白芍用药比例1:1。药对显示两者也无直接配对关联。

4、益经汤

【组成】大熟地30克(九蒸) 白朮30克(土炒) 山药15克(炒) 当归15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生枣仁9克(捣碎) 丹皮6克 沙参9克 柴胡3克 杜仲3克(炒黑) 人参6克

【功用】滋阴养血,疏肝解郁。

【适用症状】妇女心、肝、脾经气郁,年未七七,经水先断者。

【方解】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缘于肾气先衰,精血不足,加之气郁血滞。故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以杜仲补肾气,以山药、白术补脾气;以熟地益肾精,沙参益肾阴;当归、白芍、枣仁滋肝血;柴胡疏肝气,丹皮清郁热。诸药配合,共奏补脾肾之气,益肝肾之精,通冲任之脉的功用。

此经之所以闭塞有似乎血枯,而实非血枯耳。治法必须散肝脾之郁,而大补其肾水,仍大补其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方用益经汤。大熟地(九蒸)一两,白术(土炒)—两,山药(炒)五钱,当归(酒洗)五钱,白芍(酒炒)三钱,生枣(捣碎)仁三钱,丹皮二钱,沙参三钱,柴胡一钱,杜仲(炒黑)一钱,人参二钱。水煎。连服八剂而经通矣,服三十剂而经不再闭,兼可受孕。此方心肝脾肾四经同治药也。妙在补以通之,散以开之;倘徒补则郁不开而生火,徒散则气益衰而耗精;设或用攻坚之剂,辛热之品,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中医大脑】方性显示本方微温,润补而收。病机治则和药对分析显示当归配熟地养血滋阴,白芍合柴胡以疏肝止痛。当归白芍用药比例:15:9。

 

综合结论:

1、通过中医大脑组方比较白芍、当归、白术、熟地黄在几方中出现频次最高,其二方性显示皆为温补润收之性,佐证了傅青主治疗月经不调重视肝肾脾,以培补气血、顾护正气为主,在辨证精当基础上,重视药物配伍应用,佐以疏肝解郁、温阳补肾、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健脾利水等法,用药平和、标本兼顾,是其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思路。

2、当归白芍虽然同时出现在方中,但不管是从原方方解和中医大脑解析,都显示两者之间少有药对配合现象,当归更多的是配合以补血养阴,白芍更多的是配合以疏肝柔肝,当这两者都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在一起,并不是两者之间可以直接配对。

3、通过本次中医大脑解析较对,一是通过当归白芍药对的验证,说明药对的使用确实是诸多临床经验累积,需要认真对待。二是药对的配合使用凭教材知识和个人经验是很困难的,中医大脑给了一个验证的机会,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4、通过中医大脑的系统解析,对于各种流派和方剂的结构分析更接近本质,有利于促进中医方剂的学习和应用。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