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茯苓泽泻药对分析
雅一班孟燕
2021年11月份,单位例行体检,12月份拿到体检报告,迫不及待的迅速浏览了一遍,生怕有什么闪失,前面几项没有什么问题,心情放松下来,翻到第六页,忽然看见一个弱阳性,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什么东西?”心里面咯噔一下,害怕,紧张,“幽门螺杆菌,”不好,赶紧去查一下,自言自语,心情烦乱。
经过一系列神操作,从发病原因到如何对治,在网上找了一遍又一遍资料。大部分都是西医对治,什么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无非就是抗生素加抗生素。好在有中医大脑热心的韦雅楠医生,给我做了详细的解释,并安抚我不要紧张,当时正在深圳问止中医吃中药调理身体,所以,提着的心就放下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既然有细菌就有大菌,大菌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蘑菇之类的菌类生物,我们称之为大型菌,只不过,蘑菇这种大菌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像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就只能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
之所以幽门螺杆菌会在人体内驻扎,那是因为,我们身体的环境适宜了它的生长繁殖。就拿蘑菇来说,在阳光晴好,干燥的季节里,即使在山上也很难发现蘑菇的踪迹,但是只要下过雨,或者在人为的潮湿的环境里,就能长出蘑菇。我见过年长的同事,常年把一根很粗大的朽木疙瘩放在屋后面,然后经常往上浇水,上面就会长出木耳。另外,在一些常年滴水或者潮湿的沟渠旁边,就会长出青苔来,而在干燥的地方就不会看到。
这就非常有力的证明了细菌或者菌类生长的环境必须是水分多,潮湿,才适合它的生长。
所以说,为什么人的体内会有幽门螺杆菌呢?我们中医认为就是体内的环境变得潮湿了,寒了,适宜它的生长,所以,这个小小的细菌才会在人体内落地生根呢。
那为什么人的体质会变寒,会变得潮湿,变的水分多了呢?我认为跟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也比较丰富了,人们乐意在茶余饭后去喝一些冷饮,最好是越冷越好,喜欢这种冰凉或者冰爽的感觉,还有就是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吃饭不及时,或者长期不按时吃饭,不好好善待自己的胃,第三呢,就是我的坏习惯,到饭点不饿了,过了饭点就随便对付,早上长期不吃早饭,到了单位,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填饱肚子,等忙完了,早就饿过火了,也懒得吃了。所以,这次体检,对我敲响了警钟。
在没有体检之前,我发现每天大便都是酸臭的味道,不消化的症状,所以我及时挂了韦雅楠医生的号,早早就吃上了中药。咱们的身体真的是精密的系统,哪里不舒服,很快就有反应,比仪器检查要早的多。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并且善待自己的身体。
籍此写结业论文之际,我们跟随中医学习大脑,学习一下胃苓汤所涉及的茯苓泽泻药对分析。
1、胃苓汤
一、[出处]
世医得效方
[组成]
陈皮,厚朴,甘草,苍朮,白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各等分。每服五、六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景岳全书)
[用法]
上二药合和,苏子、乌梅煎汤送下,未效,加木香、砂仁、白朮、丁香煎服。
[剂型] 汤剂
[功用]
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适用症状]
脾胃湿滞,不能运化,食欲不振,反胃嗳气,恶心呕吐,心腹胀痛,口苦短气,霍乱吐泻,宿食不消,肢困倦怠,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而厚,及山岚瘴雾,不服水土。
[方解]
本方为平胃散与五苓散之合方,平胃散用以调气暖胃,消食化痰,五苓散用以袪暑除湿健脾,如此两方配合,则脾胃调和,饮食不搏,百病自消。 本方用于平素有水毒,因急性胃炎或中暑湿而下痢者,以夏秋雨季发生较多,脉证俱实。
二、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
生姜、大枣
[功效]
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
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
茯苓、猪苓
[功效]
利水渗湿。相须。
[主治]
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
[药对]
桂枝、猪苓、泽泻
[功效]
通阳化气,利水渗湿。
[主治]
治疗眩晕,口渴,小便不利。
[药对]
苍朮、白朮
[功效]
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
[主治]
1.脾胃不健,纳运无常,以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2.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胸脘满闷,呼吸不畅诸症;3.湿气下注,水走肠间,症见腹胀、肠鸣、泄泻等症;4.着痹为患,症见痛处重着,肌肤不仁者。
[药对]
苍朮、厚朴
[功效]
燥湿行气消胀。
[主治]
治疗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倦怠喜睡、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药对]
白朮、茯苓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主治]
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大便溏泻,软便。
[药对]
泽泻、桂枝
[功效]
利水渗湿,通阳化气。
[主治]
治疗水饮内停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舌苔白而滑。
[药对]
茯苓、苍朮、泽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治疗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膝盖肿,小腹重坠感,腰以下重。
[药对]
茯苓、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治疗痰湿壅滞证。舌苔白腻而滑。
[药对]
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
[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药对]
桂枝、苍朮
[功效]
去风除湿。
[主治]
治疗风湿痛,退化性关节炎等。
[药对]
苍朮、厚朴、陈皮
[功效] 燥湿行气消胀。
[主治] 治疗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倦怠喜睡、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药对] 桂枝、炙甘草
[功效] 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 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喜按心胸部位。
胃苓汤方性: 温微泻降散燥
2、猪苓汤
[出处] 伤寒论
[原文]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鼓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 [查看详情]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剂型]
汤剂
[功用]
泻热利尿,除湿润燥。
[适用症状]
1.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或见心烦不得眠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 2.亦治淋疾、尿血、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胀痛者。
[方解]
1.
方中的猪苓、获苓、泽泻、滑石等均有利尿作用,并能袪除尿道的炎症;阿胶除有止血作用外,尙有缓和窘迫症状的效能。其个别的作用则为:猪苓能解下焦之热,利小便,并治上冲;阿胶除血热,且兼止血;故以猪苓及阿胶为主药。滑石能使尿路平滑及消解下腹之热;获苓善袪胃内停水,而有利尿鎭静的功效;泽泻则利下焦之水。
2.
本方为利尿通淋止血要剂,具有滋阴利水的功能,对尿道作用颇强,可消除尿道的炎症,系治疗泌尿器疾患代表方,以湿热瘀捏郁水热互结,热在下焦,而有小便不利,淋痛尿血下腹部胀满作痛,小便涩痛等尿道炎症,并因热蒸上壅,而伴有口渴,发热、咳嗽、呕吐、心烦、不眠、脉浮等症状为施用目标。 本方即五苓散中,取去桂枝、白朮,而换入滑石、阿胶之处方。两方虽同为利湿剂,但五苓散是以上焦为主,而本方则以下焦为主。本方能通利水道,以泻下焦的湿热,使热蒸上壅诸症,亦随之而消,与五苓散育阳利水有所不同。五苓散用白朮、桂枝,兼有健脾育阳的义,故药后亦须多饮暖水以取微汗。猪苓汤用滑石利水,兼能懑消热,复佐以阿胶养阴,利水之外,并能清热养阴,同时并有止血、强壮、镇静等功能。猪苓、茯苓、泽泻等皆为渗湿利尿之佳品。因此,本方成为应用于泌尿器疾患的代表方。 [收起]
[注意事项]
若内热盛,阴津大亏者,忌用。《伤寒论》指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如水湿内滞而无阴虚征象者忌用,防阿胶滋腻以助湿留邪。
二、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
茯苓、猪苓
[功效]
利水渗湿。相须。
[主治]
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
猪苓汤方性: 微寒泻降微散燥
3、当归芍药散
[出处]
金匮要略
[原文]
1. 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
2.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
[组成]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朮四两 泽泻半斤 芎藭半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
[用法]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2g),酒和,日三服。亦可做煎剂,九碗水煮成三碗,三餐饭前各温服一碗。
[剂型]
汤剂
[功用]
养血柔肝,活血化瘀,健脾利水。
[适用症状]
妊娠腹中疼痛及妇人少腹诸痛。腹中拘急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头眩,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
[方解]
1.
方中的当归、川芎、白芍能治腹痛、补贫血、通顺血行,兼治虚冷之症;茯苓、白朮、泽泻,有调整尿利,及治头冒、眩晕、动悸的效能。
2.
当归有补血与滋润的作用,并治贫血,有缓和与止痛的作用;白朮则袪除内外的停水主;川芎能补血顺气;茯苓善于分离内部之水,并协同白朮、泽泻将停水导从利尿,排出于外。 由于这些药物的总合作用,而治妇人科的虚证疾患及治晕眩、心悸、小便不利,且对于脑、神经、肌肉、心、肾等疾患,克奏治功。
3.
本方系用于妇人怀孕,腹中疼痛及妇人腹中诸痛,以及妇科各种疾病,但并不限于妇人,对于男人亦适用之,一般,凡是虚证体质者,而有贫血,面色苍白,全身倦感疲劳感,腹痛起自下腹部,侧腰部或心下波及,但纵使无腹痛,亦可使用。此外并伴有头重、眩晕、耳鸣、腰痛、足冷、心悸亢进等证,针对虚寒水毒体质者尤有卓效。 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调肝;白朮、茯苓、泽泻补脾渗湿,使脾不为湿邪所困;白芍补血虚,并有缓和与止痛作用;当归川芎活血行滞,使营血畅通。诸药协力,发挥养血调肝,补脾除湿,补虚益气的功能,一切因血虚与水气所引起诸病,多能奏效。 [收起]
[注意事项]
本方有时会妨害食欲,故对于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之人,则不适宜.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
当归、川芎
[功效]
养血、活血、止痛。
[主治]
治疗:1.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难产,产后瘀血腹痛等症; 2.疮疡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 3.血虚、血瘀头痛,以左侧为甚者; 4.妇人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症; 5.心肺功能失调,症见胸闷心悸、喘促、发绀等症。
[药对]
白朮、当归
[功效]
补脾养血。
[主治]
脾虚兼血虚便秘。
[药对]
川芎、白芍、茯苓、泽泻
[功效]
养血柔肝,活血化瘀,健脾利水。
[主治]
治疗腰腹疼痛,眩晕,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
[药对]
白朮、茯苓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主治]
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大便溏泻,软便。
当归芍药散方性: 微寒补微收微润
4、分消汤
[出处]
万病回春
[组成]
苍朮(米泔浸炒) 白朮(去芦) 陈皮 厚朴(姜汁炒) 枳实(麸炒,各一钱) 砂仁(七分) 木香(三分) 香附 猪苓 泽泻 大腹皮(各八分) 茯苓(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气急加沉香;肿胀加莱菔子;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朮;胁满小腹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鼓,加当归、芍药、红花、牡丹皮,去白朮、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神曲、麦芽、萝卜子,去白朮、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去清水,是水鼓,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加山楂、神曲、半夏、青皮、归尾、玄胡、鳖甲,去白朮、茯苓、猪苓、泽泻。
[用法]
六碗水煮成两碗,早晚饭前各温服一碗。若是因肾炎而起的浮肿则去生姜。
[剂型]
汤剂
[功用]
健胃宽中,行水去滞
[适用症状]
治中满成臌胀,亦治脾虚致肿满饱闷。
[方解]
1.
方中的苍朮、厚朴、陈皮寓有平胃散的方意,能健脾及消导宿食、停水;白朮、茯苓、猪苓、泽泻为四苓汤,功能利水和袪除停水;枳实、香附、大腹皮、砂仁等有顺气及治鼓肠的作用。
2.
本方是由平胃散和四苓汤的合方,再加枳实、香附、大腹皮、砂仁、木香、灯心草等所构成。平胃散能平脾胃之实而去食滞;四苓汤能疏导水毒之停滞而利尿。本方有气的郁滞,所以用枳实、香附、砂仁、木香等,芳香性健胃剂以助消化及顺气;灯心草能下气、行水、和脾胃、并通大小肠,且兼有健胃与排气的效能。[收起]
[注意事项]
胸胁苦满,可与小柴胡汤合方。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
茯苓、猪苓
[功效]
利水渗湿。相须。
[主治]
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
[药对]
枳实、白朮
[功效]
理气健脾。
[主治]
治疗:1.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2.脾虚湿停,胃脘痞满。
[药对]
苍朮、白朮
[功效]
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健,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
[主治]
1.脾胃不健,纳运无常,以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2.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胸脘满闷,呼吸不畅诸症;3.湿气下注,水走肠间,症见腹胀、肠鸣、泄泻等症;4.着痹为患,症见痛处重着,肌肤不仁者。
[药对]
苍朮、厚朴
[功效]
燥湿行气消胀。
[主治]
治疗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倦怠喜睡、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药对]
白朮、茯苓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主治]
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大便溏泻,软便。
[药对]
茯苓、苍朮、泽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治疗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膝盖肿,小腹重坠感,腰以下重。
[药对]
陈皮、枳实
[功效]
一升一降,直通上下,相互促进,相互为用,行气和中,消胀止痛。
[主治]
1.脾胃不健,消化不良,气机失调,脘腹胀满、疼痛等症;2.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凡表现有上述症状者均宜使用;3.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药对]
茯苓、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治疗痰湿壅滞证。舌苔白腻而滑。
[药对]
枳实、厚朴
[功效]
破气消积除痞。
[主治]
治疗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
[药对]
苍朮、厚朴、陈皮
[功效]
燥湿行气消胀。
[主治]
治疗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口淡无味、肢体困重、倦怠喜睡、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分消汤方性: 微温泻降散燥
综上分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经过方性分析我们发现,利水的方剂,方性都倾向于燥湿,要去除体内的寒气水气 ,改变体内的潮湿,寒冷的环境,就需要温性和燥湿的药物,让体内环境干燥起来,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让一切病菌细菌没有生存的土壤,我们的身体自然就自我修复了。当然了,要保持健康的体魄,还要长远打算,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的身体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这份缘分。愿我们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祈愿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倍棒的身体,在人世间遨游。
结束语:感谢问止中医,感谢精一书院,感恩林大栋老师的无私付出和分享,让我们在新时代聆听大师的声音,享受古老中医与现代AI技术的融合。
感谢在此遇到的每一个人,同样的频率让我们相逢,同样的爱好让我们相遇。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聆听林老师带给我们的每一节课。以虔诚的心,学好中医,为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精神财富发光发热,愿我们问止中医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新时代新中医的领头羊。
谢谢大家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