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药对比较
梁楚源 2021.12.24
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药对比较,其实这是四君子汤的组成,缺少了生姜大枣而已,四君子汤组成:人参、 茯苓、白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这个方子虽然不是经方,但是使用机会很多,并且效果也不错,下面解释一下这个组合具体的运作。
功用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心腹胀满,面色苍白,语弱声低,四肢无力,纳呆,脉虚无力,舌淡苔白。
人参甘而性温,能补五脏的元气,使各脏器机能趋于旺盛,尤能对于脾胃赋予活力;白术与茯苓善能去除胃内停水,且协助胃的机能;甘草为调和诸药,并加强胃的活动。
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着。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上述表格直观对比四种药,性味都有甘,归经都有涉及脾经,而且经过蜜炙,炙甘草从有点清热的性质的生甘草变为更多的补了。
药性对比如上图,平均下来这个药对是微温、收补的。
药对上面加多陈皮、半夏,就成了六君子汤,功效一样有补脾健胃,多了化痰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之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甚则嘈杂、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行气化痰的功用变强,治疗慢性虚寒胃酸过多症、胃部压重感、呕吐、恶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也会突出一些。
补气药对上面加上当归、熟地黄、芍药、川芎,就变成了八珍汤,功用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两虚致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八珍汤基础上再加黄耆、肉桂,就变成十全大补汤,功用温补气血,适用于诸虚百损、头晕目眩、消瘦纳呆、足膝无力等诸虚弱证。
十全大补汤减去川芎,加入陈皮、五味子加强补肺健脾,远志通肾气上达于心,就变成人参养荣汤,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两虚、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心虚惊悸、食少作泻、咽干唇燥、妇女月经不调、舌淡、脉细弱。
药对上面加上当归、黄耆、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木香,成了归脾汤,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兼有鎭静和强壮的作用;木香能使心神爽快;当归为用以补贫血。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薄,脉细缓。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失眠健忘,怔仲惊悸是本方所治重点,这些症状的产生,属于心血失养所致。但本方名为归脾汤者,说明心血失养的原因是归之于脾。由此可见,脾虚是导致心血失养的关键所在。方用味甘性温之人参、白术、甘草、黄耆归经入脾,补血健脾益气为主,以增强心血之源;远志、茯苓、酸枣仁、龙眼肉、当归为辅,补心安神,养血疏肝;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本方补气不腻;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合方,包含分析的药对,适用于两方证候并存者。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或身热、口苦、苔白、胸胁苦满、纳呆)。五苓散证(口渴、小便不利、浮肿、泻痢等)。方中柴胡能疏肝气治胸胁苦满,得黄芩苦寒清热,疏通胸胁之郁滞;半夏、生姜、止呕吐或镇恶心;人参、甘草、大枣补气和中增进食欲及缓和胸胁之不畅;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渗淡燥湿健脾、利水;桂枝去在表之余邪并治气上冲。
药对加上白扁豆、山药、莲子、薏苡仁、桔梗、砂仁,成了参苓白术散,方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是四君子汤药对,具有补脾胃与除虚热的效果;山药、薏苡仁、扁豆、莲子等,皆能补脾除湿;砂仁有开胃之功;桔梗能和胃而止泄泻。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证。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药对(四君子汤)李乾構教授经验:
随症加减:食欲不振、脾胃气虚,加木香、砂仁、鸡内金、炒三仙;胃痛怕冷、脾胃虚寒,加桂枝、炒白芍、干姜、炮附子,胃部重坠、中气下陷,加黄芪、升麻、柴胡、枳壳;头晕眼花,气血两虚,加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失眠多梦、心脾两虚,加当归、枣仁、夜交藤、五味子;两胁胀痛、肝脾失调,加柴胡、白芍、郁金、枳壳。
药物变通: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可用党参10~20g代替;难辨寒热,改用太子参10g;口干舌燥,改用北沙参20g;便干燥改为玄参30g。四君子汤中的白术,视病情而用。大便干者用生白术,大便软者用炒白术,大便溏者用焦白术,大便稀溏而排便次数多者改用苍术。若为萎缩性胃炎则用莪术。四君子汤中茯苓用量15~20g,若有水肿改用茯苓皮,兼有失眠改用茯神。若口舌生疮或胃肠湿热者改用土茯苓。四君子汤中的甘草为调和药,一般用生甘草,用量5g左右。
伴恶心呕吐者宜减量用3g;大便干者或脾虚者可用蜜炙甘草;若胃肠湿热,舌苔黄腻者用六一散(滑石、甘草)。大量甘草久服可引起浮肿,使用时当注意。
四君子汤组方时多与丹参同用,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我的医案举例:
陈女士,女46岁,来诊日期2021年11月27日。
主诉:胃胀气
其他症状:消化不良、身重、嗳气、胃酸反逆。少气懒言、长期整日全身倦怠。不易入睡、睡眠品质差、容易焦躁_紧张。眼睛干涩、有汗、月经前痛。颈部僵硬、肩膀僵硬、肩膀酸痛、脚酸、脚水肿、下肢麻痹。唇暗红、舌底静脉怒张、舌质淡红苔薄白有裂纹,脉弦滑。
诊断:脾阳不振,伴有肾不纳气、气虚。
药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党参:8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6g生姜:15g姜半夏:12g陈皮:10g木香:12g砂仁:8g厚朴:18g栀子:8g,3付。
生活医嘱:忌饮酒,忌甜食(尤其是精制糖),忌寒凉食物(水果、冰品等),忌熬夜,忌过劳,忌饱食,忌咖啡,忌牛奶,忌房事,忌睡前喝茶,忌食动物内脏,忌抽烟,忌吃油炸食物,忌大怒,忌食萝卜,宜多走路,宜减食,宜主食以白米饭为主,宜主食以白粥为主。
效果:断断续续一年的胃胀喝3付药之后好转一半,胃酸反逆消失,嗳气消失。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