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 泻心汤类方整理

                论文:泻心汤类方整理     

从中医大脑查询,泻心汤类方共有12个


(1)泻心汤:

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2)半夏泻心汤: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3)附子泻心汤

功用: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者

(4)大黄黄连泻心汤

功用:解热消痞

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5)三黄泻心汤

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6)甘草泻心汤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

(7)人参泻心汤

功用:调和肠胃

主治: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

(8)加减泻心汤

功用:以泻心去守中之品,而补以运之,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加银花之败热毒,楂炭之克血积,木香之通气积,白芍以收阴气,更能于土中拔木也。

主治: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

(9)生姜泻心汤

功用: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用来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10)加减人参泻心汤

功用:此虽阳气受伤,阴汁被劫,恰偏于阳伤为多,故救阳立胃基之药四,存阴泻邪热之药二,喻氏所谓变胃而不受胃变之法也。

主治: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韧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

(11)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

功用:不饥不便,而有浊痰,心下痞满,湿热互结而阻中焦气分,故以半夏、枳实开气分之湿结;黄连、黄芩开气分之热结、杏仁开肺与大肠之气痹;暑中热甚,故去干姜;非伤寒误下之虚痞,故去人参、甘草、大枣,且畏其助湿作满也。

主治: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

(12)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

功用:呕而兼痞,热邪内陷,与饮相抟,有固结不通之患,故以半夏泻心,去参、姜、甘、枣之补中,加枳实、生姜之宣胃也。

主治: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

(2)药对分析

1、干姜、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相使。

主治:治疗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泄泻、痢疾等症。

2、黄芩、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治疗:火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3、黄芩 姜半夏

功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淸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邪居少阳,误下成痞;2.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3.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4.上焦有热,咳嗽吐痰;5.胃酸过多,胃脘嘈杂等症。

4、姜半夏、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降逆消痞。

主治:治疗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滞。

5、干姜 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疗:1.脾虚寒的大便溏泻。 2.阳虚吐血。 3.肺痿吐涎沫,其人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6、炮附子 黄连

功效:一寒一热,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辛开苦降、温阳助清解、泻火护心阳。

主治:1.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证属寒热错杂者;2.咯血,呕吐,口舌生疮,心烦不寐,膝下、足趾冰冷,证属上热下寒者;3.慢性泄泻,慢性痢疾,证属脾肾阳虚者;4.慢性胃炎,溃疡病,证属寒热错杂者;5.胆道蛔虫症,肠蛔虫症,证属寒热错杂者。

7、大黄 炮附子

功效:散寒通便。相使。

主治:治疗寒积便秘。

8、大黄 黄连 黄芩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主治:治疗便秘或大便不爽,疮疡恶疮肿疮,吐血衄血,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9、白芍 黄连

功效:养血止腹痛,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下利腹痛,肛门灼热。

10、黄连 木香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湿热痢疾,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

11、木香 山楂

功效: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治疗食积胀满及痢疾。

12、白芍 黄连

功效:养血止腹痛,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下利腹痛,肛门灼热。

13、木香 白芍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治疗湿热痢疾,下利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

14、生姜 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15、生姜 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心惊。

(3)临床思考

1、中医方剂看似简单类似,实则千差万别。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临床的有效性来源于辩证的准确,遣方用药的精确,同样的泻心汤,主要的药物大体相同,但是功效主治相差太多。一味的背诵方剂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倒不如仔细研究药对,牢记药对的主治功效,方能灵活组方用药。毕竟很少有人会照书生病,我们能做的依然是掌握的基础上变通,加减。

2、甘草泻心汤运用体会

一患者经常口腔溃疡。一疼起来,痛苦异常。口腔溃疡经常在焦虑,加班、熬夜后发作。患者属于公务员,缺乏运动,喜食肥甘厚味,经常下利,腹部冷痛,一痛就去大便,一天4-5次大便,大便不成形,便溏,夹杂不消化食物。经常腰部酸痛。予针刺天枢、关元、中脘、双足三里、双肾俞、大肠腧、双大横,配合耳尖点刺后症状缓解,但容易反复,依旧口腔溃疡处疼痛不止。于是我就查阅经方医师黄煌的剂量开了5付甘草泻心汤,方剂如下:

姜半夏10g,黄芩15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20g,黄连5g,红枣20g。以水10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第一包药喝了一次,患者感觉疼痛减轻,但是依旧是腹泻。喝了第2次,疼痛明显减轻。第2包药喝了第1次,已经不疼了,观察到溃疡面开始修复,因为已经不疼了,患者拒绝喝药,所以后面的中药没有煮

分析:1、运用经方,抓住主症就能取得良好疗效。

2、多学习经方大家的使用体会。方中黄连用量小,不是很苦,病人才愿意喝。炙甘草用量大。

3、药对分析:

1、干姜、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相使。

主治:治疗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泄泻、痢疾等症。

主症:患者经常泄泻。

2、黄芩、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治疗:火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主症:患者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3、黄芩 姜半夏

功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淸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邪居少阳,误下成痞;2.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3.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4.上焦有热,咳嗽吐痰;5.胃酸过多,胃脘嘈杂等症。

主症:患者寒热互结,上热下寒,腹部冷痛,口腔溃疡。

4、姜半夏、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降逆消痞。

主治:治疗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滞。

5、干姜 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疗:1.脾虚寒的大便溏泻。 2.阳虚吐血。 3.肺痿吐涎沫,其人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治疗:1.脾虚寒的大便溏泻。 2.阳虚吐血。 3.肺痿吐涎沫,其人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主症:患者大便溏泻,夹杂不消化食物。

总结:1、多读经典,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方剂,剂量准确,全面思考。

2、抓住主要症状,辨证论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