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的诊断标准
1 恶寒,恶风
2 脉浮
3 周身关机疼痛或活动不利
4 眼睑及面部浮肿
5 身痒
恶寒,恶风
1 体内无明显致病因素,外邪直接侵犯肌表,感受风寒邪气,可伴有发热,身痛,口中和等症状,麻黄汤或桂枝汤类方,风热或暑热邪气,可伴有发热、身痛、口干、口渴等症状,这类患者虽然在疾病初期,亦可表现为太阳阳明合病(桂枝二越婢一汤或越婢汤)
2 体内伴随有水湿、痰热、湿热、痰湿、淤血等致病因素,或伴有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火上炎的病理情况,感受外邪,引起肌腠营卫不和,汗毛孔闭塞,机体体温升高,机体内外恒定的温差背打破,就会出现恶风、恶寒。肌腠疏松,毛孔开放。
脉浮
1 外邪侵犯人体正邪交争,导致人体大量体液充斥于体表,表现为表阳证即太阳病,此时血管向外扩张故表现脉浮,此外还多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
2 患者素体有湿热、瘀热、痰热等实热证,又有气虚、津液虚、血虚,亦可引起血管向外扩张搏动,亦可表现为脉浮.
疼痛
1 外邪直接侵犯人体,引起体表经气不利,可见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而且多伴有恶寒、脉浮、发热等症这些疼痛的症状属于太阳病
2 患者素有湿热、瘀热、痰热等实热证,有有气虚、津液虚、血虚,亦可引起血管向外,扩张搏动,亦可表现为浮脉,
小续命汤治疗一些中风后遗症,以及慢性骨关节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多有周身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
眼睑及面部浮肿
1 风水多属于表里同病的范畴,里证指患者体内多有湿热、水湿等停水现象,表证多属于眼睑及面部浮肿,无明显的发热、恶寒、身疼的太阳病表现。
2 对于眼睑及面目浮肿的治疗,除了用清热利湿、温化寒饮等治疗内在停水外,需要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治疗。(越婢加术汤或越婢汤)
身痒、皮肤粗糙、痤疮
1 湿疹的患者,往往体内有湿热或水湿,湿热或水湿侵及体表,虽然没有明显的表证,但是会影响到皮肤的功能,出现身痒、渗出、瘙痒、皮肤粗糙等类似表证的表现。
2 湿疹可解表,以尽快恢复皮肤功能,能够快速地缓解身痒、渗出、痛痒、皮肤粗糙等症状。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
阳明病属于里实热证,具体包括实热、痰热、湿热、瘀热、水热互结在里等。
1 口干
2 脉滑或数
3 大便干
口干
1 里实热导致体内津液耗伤,出现口干或伴有口渴或不渴。(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2 口干,亦可见于单纯的津液亏虚证,这样的口干就不是阳明病了。
3 此外,阳虚或气虚,水湿痰饮内停,津液不能承上,口干多不渴,常见的方证有五苓散和理中汤等。
脉滑或数
1 阳明病里实热的脉象多位脉滑或数、是气血受邪热鼓动,出现运行加速多为有力的脉象。
2 津液、亏虚、阴虚所致的虚热,亦可导致气血运行加速,出现滑脉或数脉,这些滑脉或数脉多细而无力。
3 此外,痰饮水湿瘀血与实热结合时,亦可出现滑脉或数脉。
大便干
1 里实热内结,耗伤肠道津液,出现大便干,表现为承气汤证的“痞满、燥实、坚。”(可考虑大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 此外,气血阴阳亏虚、阴寒积滞亦可导致大便干。
3 临床上单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纯阴寒积滞的导致的大便比较少,大多会使大便燥结于内郁久化热,合并有里实证
通便是驱邪的主要通道,假若便秘不解决,其他治疗都可能是舍本逐末。
少阳病的诊断标准
1 口苦
2 外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3 诸孔窍疾患,如 眼 、耳、 鼻 、头、咽等
口苦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外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1 邪热郁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故见往来寒热
2 胸胁为少阳经脉的循行部位,邪热郁于半表半里,故可见胸胁苦满
3 少阳胆木受邪,必影响脾胃,脾胃之气不畅,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
4 胆火内扰则心烦,胆胃气逆则喜呕
5 半表半里与胸腹腔间的诸脏器所在,邪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于肋下,故可见胸胁苦满,邪热扰于胃,故可见默默不欲饮食,呕吐,邪热扰心,故可见心烦
注意:寒饮 、水饮内停的疾患,要慎用柴胡剂。柴胡剂是专注于半表半里的实热,这时候不仅不能治疗寒饮、水饮在里,反而会加重寒饮、水饮
诸孔窍疾患
1 实热郁于半表半里,它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只能循孔道往上涌,热冲至眼,可见眼干涩、眼肿胀、疼痛
2 热冲至耳可见耳聋、耳鸣、听力下降、外耳溃疡肿胀、流脓、渗液
3 实热冲至鼻可见鼻窍、流鼻涕、鼻肿胀
4实热冲至头部,可见头晕 头痛
5 实热冲至淋巴管道,可见双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