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贵

结业论文

因家中有人得脚气,十个脚趾缝隙中糜烂,此处皮肤长期泛白,无骚痒,脚臭,无黄色液体,看到倪师讲到金贵要略时提到,当脚气湿很盛,可以内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外用矾石汤,所以以此方为基础,进行桂枝、芍药、知母药对的分析。

一、与桂枝、芍药、知母药对相关的方剂有以下4个:

加味桂枝代粥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升降汤,麻黄升麻汤

加味桂枝代粥汤 问止张锡纯模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 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升降汤 问止张锡纯模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方》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 1.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2.伤寒六七日,大下,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属麻黄升麻汤。

二、功用与适应症状 功用:

加味桂枝代粥汤功用: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适应症状:伤寒有汗。

桂枝芍药知母汤功用: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

适应症状:风寒湿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升降汤功用:补脾舒肝。

适应症状: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 功用:

麻黄升麻汤功用: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适应症状: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三、方解

1、加味桂枝代粥汤

【临证提要】本方源于《伤寒论》桂枝汤,加黄芪、防风、知母而成,具有固表解肌、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伤寒表虚无汗者。

  本证因表虚外感风寒所致,故用桂枝祛风解肌,黄芪补气固表,知母滋阴清热,芍药敛阴和营,防风祛风散寒,甘草和中益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张锡纯云:“加黄芪升补大气,以代粥补益之力,防风宣通营卫,以代粥发表之力,服后啜粥固佳,即不啜粥,亦可奏效。而又恐黄芪温补之性,服后易至生热,故又加知母,以预为之防也。”

2) 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是为历节日久,邪留不去,郁而化热伤阴之证而设,故以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之法。

方中以桂枝、附子为君,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神农本草经》卷上称其能“利关节”,《名医别录》卷1言其“温筋通脉”,《本草纲目》卷34云其“能解肌而风邪去”;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卷下言其能治“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本草纲目》卷17谓其治“风湿麻痹,肿满脚气”。二药合用能祛风除湿以通脉,温经散寒以助阳。臣以麻黄、防风、白朮,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肌经,《神农本草经》卷中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本经疏证》卷2认为“防风通阳中之阴,即除湿以绝风之源”。白朮苦甘温,归脾、胃经,《神农本草经》卷上谓“主风寒湿痹死肌”,《本草经疏》谓其“除风痹之上药”,三药合用能疏风散寒,祛湿止痛,麻黄、白朮与桂枝相配,能发汗、祛表里风湿;白朮与附子相伍祛寒湿、止痹痛。佐以知母、白芍和生姜,知母清热滋阴,白芍养血和营,生姜和胃止呕。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甘草与生姜相配,和胃调中;甘草与白芍相配,缓急舒筋止痛。本方在大队祛风胜湿、助阳行痹药中,配白芍、知母养阴清热,既可制其温燥伤阴之性,又能兼清化燥之邪热,有相辅相成之妙。综观全方,共奏宣痹通经之功,使邪去热解,痹痛得愈。本方具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之功,桂枝、白芍、知母在方中的特殊性,故以其命名,称为桂枝白芍知母汤。 本方配伍特点:寒温并用,以温为主,温经散寒以助阳;攻补兼施,以攻为主,祛风除温止痹痛;刚柔相济,温燥不伤阴,凉柔不恋邪。

适应症状:风寒湿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3)升降汤

【临证提要】升降汤有健脾升阳、疏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胀满。现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以及神经性嗳气等。

本证因脾虚下陷,肝胃失和所致,故用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补气健脾,桂枝、柴胡理肝升阳,陈皮、厚朴降逆和胃,白芍、川芎疏肝柔肝,鸡内金运脾消食,知母滋阴清热,防参、芪益气升阳而助热。

张锡纯日:“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气之自理。”

4)麻黄升麻汤

1.《张氏医通》: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白芍、甘草、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调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2.《古方选注》:方中升散、寒润、收敛、渗泄诸法具备,推其所重,在阴中升阳,故以麻黄升麻名其汤。膏、芩、知母苦辛,清降上焦之津;白芍、天门冬酸苦,收引下焦之液;芩、草甘淡,以生胃津液;归、朮、葳蕤缓脾,以致津液。独是十味之药,虽有调和之致,不能提出阴分热邪,故以麻黄、升麻、桂枝、干姜开入阴分,与寒凉药从化其热,庶几在上之燥气降,在下之阴气坚,而厥阴错杂之邪可解。

综上所述:

1、加味桂枝代粥汤实际为桂枝汤加方,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加黄芪升补大气,防风宣通营卫,而又恐黄芪温补之性,服后易至生热,故又加知母,以预防。

2、升降汤健脾升阳、疏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胀满。现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此方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气之自理。

3、麻黄升麻汤方中升散、寒润、收敛、渗泄诸法具备,推其所重,在阴中升阳,清降上焦之津收引下焦之液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白芍、甘草、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调之向导。患者寒热邪均存在。

4、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配伍特点:寒温并用,以温为主,温经散寒以助阳;攻补兼施,以攻为主,祛风除温止痹痛;刚柔相济,温燥不伤阴,凉柔不恋邪。本方是为历节日久,邪留不去,郁而化热伤阴之证而设,故以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之法。

三味药桂枝主要是宣发肌表以泄外热,升阳,力量到达四肢,取白芍的收敛疏肝之性,为防止温燥伤阴加知母,以养阴清热


金贵要略: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但是现没有这些明显的症状,身体也不属瘦弱,目前没有疼痛的地方,患有静脉曲张,痛风(未长期吃药,平时正常),只有脚气严重指缝糜烂出水,臭,说明体内湿气大,犯过几次痛风,近一年痛风未发作,脚踝处看着有点肿大,但也没有一按凹陷很长时间不恢复的情况,肚子大,睡眠大小便正常,有很长时间不爱出汗,手脚比前几年冷,以前冬天手脚都很热。桂枝芍藥知母湯可以散寒、疏风疏肝,祛湿,滋阴,治疗风寒湿及虚,查找资料有在痛风发作期使用此方的,效果不错,所以对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可行的。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6g,生姜15g,白朮15g,知母12g, 防风12g,附子6g;外用矾石汤,也可以配合针灸,借助中医大脑方案综合进行。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