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龙骨牡蛎药对分析

浅析药对“桂枝+龙骨+牡蛎”

      张宝琴        

 

现代人常遇到失眠、烦躁、惊悸等神不安的情况,医生则会在处方中加入龙骨和牡蛎,用以安神、镇静之用,但少有加入桂枝的. 这有悖于我背诵的刘渡舟老师《伤寒论》经方方剂歌诀:龙牡安神,桂枝助.为了验证刘老的经验,我利用中医学习大脑进行查询,发现治疗神不安等症状时桂枝常与龙骨牡蛎同时使用.现就问止中医学习大脑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龙骨牡蛎同时出现的处方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救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剂原文及应用

桂枝救逆汤:   [出处]伤寒论

[原文]

1.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白芍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论》)

2.火邪者,桂枝去白芍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杂病论)

 [用法]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镇惊安神。

[适用症状]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方解]《注解伤寒论》:与桂枝汤,解未尽表邪;去白芍,以白芍益阴,非亡阳所宜也;火邪错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阳气亡脱,加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本草云: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属是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出处]《金匮要略》

 [原文]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前各温服一碗。

[功用]调补阴阳,固气濇精。

 [适用症状]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方解]本方即在桂枝汤中,加入龙骨牡蛎两味而成者。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和荣卫;白芍收阴,生姜散寒,草枣益脾补气之故。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其阴,则肾肝既固,浮越收敛,诸证自愈,殊验。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出处]伤寒论

 [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一日三次。

[功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适用症状]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方解]方以桂枝辛甘而温,既温振心阳,为温心通阳之要药,又温通血脉以畅血行,为君药。臣以甘草,一则补心气,合桂枝辛甘化阳,温补并行,是温补心阳的基本结构;二则健脾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悸,令神志安静而烦躁庶几可解,为佐药。四药合力,阳气得复,心神得安,血行得畅,则诸症悉除。方用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为其配伍特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出处]伤寒论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医方集解)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调和气血,安神镇惊。

 [适用症状]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

[方解]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鎭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鎭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尙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的功效;大黄能通大便,并有消炎的效力。

药性分析

药物温热性:桂枝温,龙骨寒热中性,牡蛎微寒;

其他药性:桂枝补散燥,龙骨补降收燥,牡蛎补收燥.

方性分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凉补降收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微温补降收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补降收,桂枝救逆汤微温补降收燥.

药解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龙骨味淡,性平,质最黏涩,具有翕收之力,凡人身阴阳将离,气血滑脱,神魂浮越之证,皆能愈之.以其原为真阴真阳之气化合而成,所以能使人身之阴阳互根.气血相恋,神魂安泰而不飞越也.

牡蛎味咸而涩,性微凉,主惊恚怒气者,因惊则由于胆,怒则由于肝,牡蛎咸寒属水,以水滋木,则肝胆自得其养.且其性善收敛有保合之力,则胆得其助而惊恐自除,其质类金石有镇安之力,则肝得其平而恚怒自息矣.

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中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本经》论牡桂(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似又以能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

以上论述说明龙骨可以收敛浮越得阳气,牡蛎可以镇静安神,桂枝可以降逆. 清代大家唐容川对此药对论述最确:火逆(非单指烧针令火逆),火逆则阳亢于上.若遽下之,则阴陷于下,阳亢于上,不能遇阴而烦,阴陷于下,不能遇阳而燥.故取龙、牡水族之物,抑亢阳以下交于阴,取桂枝辛温之品,启阴气以上交于阳.使上下阴阳之气交通于中土,则烦躁自平也.

问止中医学习大脑方剂病机治则

问止中医学习大脑中,无论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火逆,烧针造成得烦躁,

还是桂枝救逆汤以火迫邪造成烦躁,以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阴阳不调造成烦躁,桂枝+龙骨+牡蛎药对的病机治则均是潜阳和理气、降气.桂枝解肌散邪,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潜阳 阳气得复,心神得安,血行得畅,则诸症悉除.

问止中医学习大脑无论从药味分析、药对分析、方性计算、病机治则等方面,均完美体现了各药对在各方剂中得灵活应用,堪比历代名医大家.龙牡安神,桂枝助!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