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之相同药对方剂分析
周诗哲 长宁县中医医院
摘要: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方,是临床常用的经方,均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四方均含有细辛、干姜、五味子。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主要用于外邪内饮,偏于辛温,偏治饮盛。
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石膏。主要用于外邪内饮,偏于辛温,偏治饮盛。
厚朴麻黄汤组成: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主要用于外邪内饮,类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证无需大汉偏踹。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组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主要用于寒饮内盛,咳,胸满者。
小青龙汤
剂量和组成:
麻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芍药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上八味,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减两升,去上沫,钠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200毫升。擅长止咳平喘,是中医治疗呼吸道疾患的主要方剂。小青龙汤证是麻黄汤证与水饮证的结合体。如下表现:咳喘,痰液呈水样或黏液性,量较多,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恶寒,特别是北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咳喘时可有汗出。苔白滑。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花粉症,春季眼炎,胸膜炎,急性肾炎疗效明确。
麻杏石甘汤
组成和剂量
麻黄15克,杏仁15克,石膏40克,甘草10克,上四味,以水1500毫升,先煮麻黄,减两升,钠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主症如下: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渴喘,甚而气急鼻扇,胸闷,脉滑数,苔薄腻较干。本方与小青龙汤鉴别特点:从痰液上来区别:小青龙汤为水样痰,量较多,麻杏石膏汤为粘稠痰,色黄白。主要用于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支气管炎,踹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厚朴麻黄汤
本方也治疗咳喘,主要是有汗出且不口渴。
苓甘五味姜辛汤
剂量和组成:
主要用于寒饮内盛,寒饮内停证。咳,胸满者,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15克,
重点阐述了小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辨证正确,可收到确切疗效。
临床病案:
一患儿5岁,因反复流鼻涕、咳嗽2月于2020年11月初诊,查体:鼻子充血,咽部充血,扁桃体三度肿大,舌淡红,苔薄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予以西药阿莫西林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孟鲁司特颗粒,富马酸酮替芬片联合小青龙汤服用一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流鼻涕减轻,继续予以小青龙汤加强7付巩固,三诊患儿鼻塞消失,偶咳嗽,扁桃体一度肿大,继续予以小青龙汤服用12剂痊愈。
病案二:一男性患者,咳嗽、咯痰一周,伴流清涕,咽喉不适。有吸烟史。查体:咽喉红肿,扁桃体肿大。呼吸音粗。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予以克林霉素分散片,氯雷他定片联合小青龙汤两剂服用,疗效好,3天后病情痊愈。
病案三,患者,中年女性,45岁,因鼻塞伴咳嗽,咯痰1周来院就诊。一周前患者外出学习不慎受凉,出现鼻塞,打喷嚏,咳嗽,咯痰等不慎,伴咽喉疼痛,自行在外药房购买西药服用(具体药物不详)3天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出现剧烈咳嗽,腹泻,出虚汗,发热,全身无力就诊。查体:咽部,扁桃体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舌红苔黄。辨证为肺热症,予以麻杏石膏汤两剂煎服,服用1天后患者自觉鼻塞,打喷嚏消失,4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愈。
通过这几个病案小青龙汤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久咳、干咳,初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流鼻涕、咳嗽、鼻塞、咽喉疼痛、临床辨证中出现舌苔白、畏寒怕冷等中风,伤寒疗效显著。如果呼吸道感染,咽喉痛,咽喉充血红肿,寒及生热,舌质红,舌苔黄,则使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如果合并痰多,可选用厚朴麻黄汤方。如果合并脾胃,胸闷满者可选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方中细辛,辛、温,归肺肾心。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症。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作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归肺胃肾心,功效:蔹肺兹肾,生津蔹肺,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细辛、干姜配五味子的出处:小青龙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相关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踹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踹,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以踹咳、痰延清晰量多,舌苔白滑,脉浮为主症,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次症的感冒,予以小青龙解表絛饮,辅以化痰逐饮,止咳平踹之品,疗效好。
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个药对的功效: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收敛止咳。主治:寒咳之证,痰白清晰或久咳无痰,舌质白淡,舌苔白,脉玄紧。
配伍功能:干姜辛散温通,温复脾肺之阳,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干姜、细辛温肺,散寒益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配伍,有开有磕,有收有敛,化痰饮,平踹逆,止咳嗽,各善其长。
临床应用:治疗痰饮犯肺症,即肺寒咳嗽,痰白而希,量多,状如白沫,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温化肺部水饮的要药,是仲景治痰饮咳踹的绝招。若无表症,而单纯水饮犯肺,可以用“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即姜、细、味为主的方剂。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有细辛,干姜,五味子,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不可不深思其故也。
在临床中,常常使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取得很好疗效。对于久咳、干咳的支气管炎,常常加杏仁,附子,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伴咳嗽明显的可加白前,桔梗,蜜紫菀,蜜百部,同时对于痰多寒化生热的通常加石膏清热。但是这三个药对基本不变,基于对药物分析,它们有消炎、抗病毒的功能,能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抗过敏的作用。
结论: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失治误治,病情反复,会迁延不愈。在西医的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踹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出现以咳嗽,气促为主症的时候,均可以参照咳嗽,喘症进行辩证论治。特别是小儿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常直接影响肺气的宣肃,导致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气逆于上,故见咳嗽气踹,形成上述症候。
在本病案中专门谈到麻杏石甘的特殊作用和案例,主要是基于呼吸道感染后选方的鉴别诊断,必须辩清主症和寒热以及虚实才能正确选方,选方正确才能保证临床疗效,中医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方能总结经验,积累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总结,中西结合,方能见奇效。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