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方剂比较-王虹敏

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的类方分析

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皆为《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疾病的千古名方,然而这三个方剂的用法却有差别,接下来比较一下此三方的异同之处。

一、治证对比

从原文上来看,此三方的治证分别为:

当归芍药散:“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妇人腹中诸疾痛”,意思是妇人怀孕,腹中拘急,绵绵作痛的情况;或者妇人只要腹中各种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当归芍药散。

桂枝茯苓丸:“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瘕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意思是妇人长久以来一直有癥病,怀孕后停经不到三个月开始出血漏下,而且脐上出现胎动,这是因为有癥瘕作乱。怀孕六个月开始胎动的,如果怀孕前三个月月经正常,这种是正常怀孕。前一种情况的下血,怀孕停经三月因为有瘀血,所以出血漏下不止,这就是因为癥瘕未除去。总的来说就是怀孕停经后不到三个月又开始出血漏下,而且出现脐上胎动的,多数在怀孕前三月月经都不正常,这就是有癥瘕的表现,这种情况当用桂枝茯苓丸。

温经汤:“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意思是妇人到了绝经期,一直下利数十日,黄昏就发热,少腹感觉胀满,五心烦热,唇口干燥却不想喝水,这种情况是由于曾经流产而瘀血未清理干净,当用温经汤。

二、药物组成对比及单味药性分析

当归芍药散(药量为比例):当归3、芍药10、川芎5、茯苓4、白术4、泽泻5

药性: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芍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芍药、牡丹皮、桃仁,各等分

药性: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温经汤(药量为比例):当归2、芍药2、川芎2、桂枝2、牡丹皮2、吴茱萸3、人参2、阿胶2、半夏3、麦门冬6、生姜2、炙甘草2

药性: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从药物组成上可以看出,当归芍药散与温经汤均有当归、芍药、川芎,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均有桂枝、芍药、牡丹皮。

三、方剂配伍及病因病机分析

(一)当归芍药散

在当归芍药散中当归、芍药、川芎共同起到活血补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而茯苓、白术、泽泻则起到祛湿排水的作用。从单味药性上看,此方的作用是活血行气止痛兼排水,因此多用于妇人水停胞宫且略有血瘀及血虚的情况,不论怀孕或未孕均可以使用。胞宫中水停时,会压迫血脉阻滞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产生瘀血及血虚,造成少腹疼痛、月经量少色淡,包括怀孕时因积水而腹痛。本方中芍药用量最大,主攻腹部缓急止痛,为君药;当归川芎常组成药对,在此辅以活血行气补血止痛,为臣药;茯苓白术泽泻共奏渗湿排水之功效,为佐药。

从病理上分析,为何胞宫中会水停?愚以为,原因有三:一是久坐不动、长期缺乏运动、久病、衰老造成身体机能下降,水液代谢变慢,正常摄取的水液无法完全代谢排出,因此慢慢累积在胞宫中。为何不累积在其他地方?因为妇人胞宫属于少阳三焦系统(倪师所讲),与水道相通,若三焦水道中水液过多则渗入胞宫而累积。二是摄取水液超过身体负荷,不正确的饮水观念造成水液过多超出了身体能代谢的量,因而累积。三是饮食过量,不能“管住嘴”,不仅造成肠胃负担,也造成三焦中水液增多而逐渐累积到胞宫。

(二)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芍药一散一收,共同提升身体气血运行及代谢功能,牡丹皮为化瘀之要药,常与桃仁组成药对,共同活血化瘀。茯苓通利水道,增强水液代谢,可将瘀堵之废浊从三焦水道带出。从单味药性上看,此方的作用是活血化瘀,清除废浊,因此多用于妇人胞宫中血瘀成癥瘕、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崩漏等情况,同样不论是否怀孕,只要其证对应均可以使用。胞宫中血瘀成形时,也会阻滞气血运行,造成少腹疼痛、月经不规律。本方中各药用量相等,以牡丹皮和桃仁为君药,主攻活血化瘀,桂枝芍药茯苓为臣,辅助清除废浊,丹皮性寒凉,则桂枝辅以温通助阳化气。

从病理上分析,为何胞宫中会血瘀成癥瘕?愚以为,原因同样有三:一是贪食生冷、经期饮食寒凉造成寒凝血瘀,瘀血成块逐渐累积无法排出,则组织增生以包裹废浊从而保护脏器而形成癥瘕。二是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造成气滞血瘀,累积为废浊而成癥瘕。三是正气不足、血行不畅,气虚血瘀而成癥瘕。

(三)温经汤

温经汤中包含前两方中君药,可看作前两方合方加减,除了当归、川芎、牡丹皮、桂枝、芍药外,增加了生姜、炙甘草,与桂枝芍药配合可作为桂枝汤,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本方中吴茱萸大热,与桂枝配合共同温经散寒通脉,麦门冬与阿胶养阴润燥,制吴茱萸之温燥。人参与甘草益气统血,半夏排痰浊废水。当归、川芎、阿胶、芍药共同养血调经。从单味药性来看,此方的作用是温暖胞宫、通脉调经、活血化瘀养血,因此多用于妇人胞宫中寒盛、久不受胎、月经推后甚至长期不来等情况,并不仅限于曾经流产而绝经期有瘀血的情形。胞宫中寒盛时,必然气血受阻、血瘀难行、寒痰内生,造成少腹疼痛冰凉、不孕、月经无限期推后、痛经、经量过多、崩漏。本方中吴茱萸、半夏、麦门冬用量最大,以吴茱萸、桂枝阳药温通为君,川芎、牡丹皮、半夏、芍药活血化瘀祛痰止痛为臣,生姜助阳行散排水亦为臣药,麦门冬、当归、阿胶、人参、炙甘草补气养血补充津液为佐,炙甘草还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从病理上分析,寒从何而来?愚以为,原因有二:一是外因,贪食生冷、衣着贪凉造成外寒侵入,实邪日久伤阳而成虚寒体质。二是内因,缺乏运动、久病、衰老导致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成为虚寒体质。由此可见本方通补兼施,为调理女性虚寒体质之要方。实证则不可用之。

分析此三方可见,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多用于实证,也用于因虚致实的情形,温经汤只用于虚证,如遇寒邪初犯、瘀血形成之实证,可用本方加减,去补药增温通药即可。


四、病案分析

病案一:吕某,女,53岁,主述体检时查出子宫肌瘤,最大的5×6CM大小,西医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不愿意手术,又担心癌变,故来诊。

(一诊)问诊情况:患者述腰酸痛,晨起腰胀痛,时常小腹隐痛,右腿麻木。纳呆,心下痞。排气多。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臭秽。小便可。黄带无异味。夜寐时上半身不喜盖被,足部因风湿动过手术,不盖被则硬痛。略有白痰。神疲乏力气短头昏。晨起口干,余时忘记饮水。无恶心胸闷心悸。爱生闷气。

既往史:美尼尔氏综合症住院史。

望闻切诊:唇有瘀斑,说话中气尚足。左右脉滑,左尺弱。舌淡苔白腻略剥,水滑,齿痕重。

:唇瘀斑、舌相齿痕重、口干不欲饮、小腹痛,均提示内有瘀血,纳呆、不欲饮水、头昏、舌相水滑、脉滑均提示有痰饮。此病人望诊及脉诊未见明显虚弱之相,故可速攻,此癥瘕体积较大,故攻法可加强。

方剂: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合抵当汤加减

组成:茯苓12 桂枝9 白术15 甘草6 黄柏6 水蛭3 虻虫6 桃仁15 陈皮12 法半夏12 枳壳9 生姜15 白芍18 黄芪30 当归12 川芎12 牡丹皮9 知母9 柴胡9

三剂,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服。

(二诊)三日后二诊,因本人不当班,其他医生接诊,患者述睡眠转好,纳呆已解,白痰失、头昏气短失、晨起腰胀痛失,足部走路痛几愈。其余如前。脉大弦滑,舌淡红苔白腻,边有齿痕。

予小方剂:人参2 白术2 炙甘草2 化橘红1 百合1 白芍1 桑寄生2 醋鳖甲1

四剂,煎服,一日一剂,少量频服。

(三诊)四日后三诊,患者述小方剂无效,一诊方剂服后诸证改善、满心欢喜,要求继续开一诊的方剂。

问诊情况:腰略酸痛,寐差易醒,不渴不欲饮,纳可,大便不成形,不粘便池而臭秽,排气不多。小便黄,不起夜。黄带下,量多。无痰涕,无头昏,神疲乏力,略短气。无胸闷心悸。不怕冷恶风,手足温。下午潮热。心下痞,无恶心。

望闻切诊:左右脉滑缓,尺寸弱,舌淡红苔薄白,齿痕重。

枝茯苓丸合生姜泻心汤合抵当汤

组成:茯苓12 桂枝9 白术20 甘草6 黄柏12 水蛭3 虻虫6 桃仁15 陈皮12 法半夏12 枳壳9 生姜20 白芍18 黄芪30 当归12 川芎12 牡丹皮9 知母9 柴胡9 生半夏9 黄连6 黄芩6

7七剂,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服。

(四诊)七日后四诊,患者述心下痞、腰痛、小便黄、乏力、左小腹按痛、下午潮热等情况均已解,黄带好转,心情十分愉快。右上腹略按痛,略神疲。大便臭秽失,喝药后肠鸣腹泻,偶有泡沫。

望闻切诊:唇有瘀斑,精神体力可。右脉浮弦,尺略滑。左脉弦滑,尺弱。舌淡红苔白略腻,齿痕重。

方剂:桂枝茯苓丸加减

组成:桂枝60 茯苓60 牡丹皮60 桃仁60 白芍60 川芎60 茜草60 知母30 柴胡60 蜜黄芪120

蜜丸如梧子大,一日2次,一次20丸。嘱该患者服完药后去检查,若肌瘤未除则再来复诊,已除则不必来。

至此,该患者用桂枝茯苓丸加味合方治疗结束。


    以上仅举一例供诸位看官玩味,因才疏学浅,难免有诸多错漏及不当之处,望林老师、诸位老师及同修批评指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温经汤都是临床最常用的妇科圣药,数月不来月经者服温经汤后第二天就汛至,临床使用中每每让我感叹经方效如桴鼓的魅力,真希望中医文化日益发扬光大,经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全人类!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