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后作业

1.方名:引火汤

出处:陈士铎《辩证录》

组成:熟地(一两)15g,元参(一两)15g,白芥子(三钱)3g,山茱萸(四钱)4.5g,北五味(二钱)2g,山药(四钱)4.5g,茯苓(五钱)6.g,肉桂(二钱)2.0g。

功用:滋阴清热

主治:用于治疗阴虚所致的咽喉疼痛症。

非经方用药:元参

2.方名枳实消痞丸

出处: 《兰室秘藏》

组成:干生姜、甘草(炙)、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炙)12g,枳实、黄连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 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加减: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