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后作业

[方名] 白通汤

[出处] 张仲景 《伤寒论》

[组成]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杂病论)

[功用] 温阳解表,适用于阳虚体质,兼有外感风寒症状。此方属于少阴病的发汗剂。

[非经方用药] 无


[方名] 奔豚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此九味,以水两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用] 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尖。疏肝清热,降逆止痛。(现代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三餐饭前各服一碗。)适用于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非经方用药] 无


[方名] 八珍汤

[出处] 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 当归10g ,川芎10g,熟地黄10g,酒白芍10g ,人参10g,炙甘草6g,茯苓10g ,白术10g,生姜5g,大枣5g。以上药切片后煎煮,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服用。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确定。

[功用] 益气补血。四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诸药性温而补气,)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酒白芍,诸药滋润而补血)是补血调肝的基础方。两方相加,是气血同补,肝脾同治。血旺则百骸滋之以养,气旺则百骸滋之以生,形体既充,阴阳调和,则百邪不入。气虚重,加重人参、白术用量;血虚重,加重当归、熟地用量。

[非经方用药] 无


[方名] 补中益气汤

[出处] 内外伤辩惑论

[组成]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节,有嗽去之)当归身(三分,酒醅干或晒干,以和血脉)橘皮(不去白,三分或两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三分或两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以上药切片煎煮。都作一服,水两盏,煎作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两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加减法治之。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及气虚发热症(发热、自汗出、渴喜热汤、少气懒言、肢体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方中的白术、人参、陈皮、甘草有健胃强壮的功效;黄芪、当归能增加皮肤的营养,而治盗汗;柴胡、升麻有解热的效能;生姜、大枣有调和诸药和强化药力的效用。方中的黄芪、人参能固肌表并治盗汗、自汗;人参与甘草补脾胃,且益元气;白术与陈皮配合,加强脾胃功能;当归补贫血,并协同黄芪,以皮肤以补充营养;柴胡和升麻有解热的功效,兼能提升元气的沉衰,而使精气上升。

脾胃衰弱,中气不足的八种主症:手足倦怠、言语轻微、眼光无力、口出白沫、食不知味、喜饮热物、脐中动悸、脉散大无力等。如遇其中一二症状,即可服用。

[非经方用药] 无



[方名] 二陈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六碗水煮成两碗,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本方系治湿痰通用方。治一切因痰饮引起的疾病,及治由于胃内停水发生的呕吐、恶心的方剂,具有镇静呼吸中枢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间接使气管分泌物减少。方中半夏、陈皮需用陈久者,越陈久的作用越大,故名“二陈汤”。

[非经方用药] 无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