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灵丸
药物组成:乌头(削去皮脐)1两,五灵脂(炒)2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
方剂主治:瘫痪风,久患风虚麻痛,行步艰难。
用药禁忌:忌一切冷物
非经方用药:五灵脂
乌药顺气饮
处方来源:《冯氏锦囊秘录》
组成
乌药,防风,枳壳,陈皮,僵蚕,白芷,麻黄(去节),羌活,半夏,白姜(炮),甘草,南星。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
中风,风痰壅盛。
重要文献摘要
乌药顺气饮能治中风,痰涎壅盛。乌药、防风、枳壳、陈皮、僵蚕、白芷、麻黄(去节)、羌活、半夏、白姜(泡)、甘草、南星、姜枣同煎。”
非经方用药:乌药,僵蚕,南星
越鞠丸
别 名 芎术丸(原书同卷) 越曲丸(《松崖医径》卷下
出 处《丹溪心法》卷三
组 成 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功 用 解诸郁
主 治 六郁
方义 本方所治六郁证因肝脾郁滞所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或郁久化火,故气、血、火三郁责在肝;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失司,聚湿生痰,或食滞化,故湿、痰、食三郁责在脾胃(胃)。病虽言六郁,但皆由气郁所致,治当行气解郁为主,使气行则血畅火清,气畅则湿化食消痰除。方中香附疏肝解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辛香,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之功,为臣药。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三药共为佐药。痰郁未设治痰之品,此亦是治病求本之意。
非经方用药:香附,神曲
黑蒲黄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蒲黄(炒黑) 阿胶(炒)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热地 生地(炒) 丹皮 荆芥(炒黑) 地榆(炒黑) 香附(醋炒) 棕灰 血余末
功 用 清热凉血,升阳补阴
主 治 血崩
【用法】上研为末,水煎服。
非经方用药:蒲黄, 地榆, 荆芥
蒲公英汤
【处方】鲜蒲公英120克(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60克代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眼疾肿痛,胬肉遮睛,赤脉络目,目疼连脑,羞明多泪等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用法用量】上一味,煎汤600毫升,温服300毫升,余300毫升乘热熏洗。
【摘录】《医学哀中参西录》
非经方用药:蒲公英
少腹逐瘀汤
【来源】清·《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七粒,干姜二分(0.6克),延胡索、官桂、没药、川芎各一钱(各3克),炒赤芍、五灵脂各二钱(各6克),蒲黄、当归各三钱(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温经祛瘀,消积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白带,少腹疼痛等。
非经方用药:小茴香,延胡索,没药,五灵脂,蒲黄
健运汤
【组成】生黄芪18克,野台参9克,当归9克,寸麦冬9克(带心),知母9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没药9克,莪术3克,三棱3克。
【用法】水煎,每日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用】益气养血,行痹止痛。
【主治】痹证。因气虚所致的腿痛、臂痛、腰痛等。
【方论】方中用生黄芪、野台参健脾益气,脾气旺盛则一身之气充盛,当归乃补血之要药,使一身之血旺盛,寸麦冬、知母滋
阴,阴液旺盛而血亦不虚,生明乳香、生明没药配伍应用以活血化瘀止痛。三棱、莪术乃血中之气药,行血中之气,能使一身
之气血畅通,而瘀、滞尽去矣。
【摘录】《医学哀中参西录》
非经方用药:生明乳香,生明没药,莪术,三棱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