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三节课《伤寒论》课前预习作业

柴胡桂枝汤:柴胡4两、黄芩1.5两、半夏2.5合、桂枝1.5、两芍药1.5、两人参1.5两、炙甘草1两 生姜 1.5两 大枣6枚。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8两、黄芩3两、桂枝3两、瓜蒌根4两、牡蛎2两、甘草2两、干姜2两。

【条文出处】

1.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154)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155)

 

上述两首方都体现了合方治并病的方法,是以小柴胡汤作为基础,因合并有不同的经和疾病,所有。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和病症,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太阴合并症。

柴胡桂枝汤系小柴胡汤兴桂枝汤合方,因以前方为主;后方为从,故言柴胡桂枝汤。桂枝汤用以治太阳表证,小柴胡汤用以治少阳里证;并因表里之证,俱属轻微,柴胡、黄芩清少阳经之热,半夏、生姜去胃中水气、参、草、枣补充胃中津液,固护中州,用量为半个小柴胡汤,加上半个桂枝汤汤。两方互相配合,而奏表里两解,寒热兼除之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牡疟、劳疟不愈者。本证少阳郁热交重,因此柴胡、黄芩为足量(小柴胡汤原方用量),同时,郁热已伤及肝阴,因此加用瓜蒌根、牡蛎清干热潜肝阳;因木克土,出现了太阴脾阳虚,因此将生姜换成干姜加强温阳,加桂枝加强温经通脉,温补脾阳。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