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丽医师 | 2岁娃娃的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好发于儿童,这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化脓性中耳炎是以耳内流脓、耳痛、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的的疾病。



脓耳病名最早见于宋代《仁斋直指方论》:“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焉,谓之脓耳。”古代医家对脓耳的论述较多,有“聘耳”“耳疳”“耳底子”“耳湿”等名称。


本病主要为风、湿、热等邪毒上壅耳窍,熏蒸耳道,化而为脓。风邪外侵,肺主气,贯耳而行,又肺主表,为五脏之华盖。治疗不及时,使邪气循经上窜空窍,壅阻耳窍,经脉阻塞,窍内肿痛难忍。



 2岁娃娃的中耳炎 


一位2岁娃娃的母亲着急的挂了网诊号咨询:宝宝10天前开始发烧,误以为是食积,服用中药后稍有好转,但过几天后,宝宝突然说耳朵不舒服,经常用手指掏耳朵,这4天到了下午就开始发烧4-5小时,发现耳朵有微黄色的清水状分泌物流出,咨询是否要去医院手术?想要保守治疗中医汤药能否治疗中耳炎?


初诊:右侧耳朵发炎,流微黄色清水状分泌物4天,前2天下午发烧39度,每次发烧4-5小时,今日早上就开始发烧37度,有清鼻涕,打喷嚏,手心热,脚冷,纳差,有口臭,大便羊屎状。


舌诊:舌质淡红,苔白腻水滑,有瘀点。


▲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风热邪毒侵袭,正气邪毒均盛,正邪交争,宝宝耳痛,鼓膜红肿,发热,耳内有微黄色清水状分泌物流出,属急性实证脓耳。


中医可以治,而且很能治。



网诊后的第二天,娃娃耳朵内的微黄色清水状的分泌物已转为黄色粘液。



我叮嘱家长注意及时清除耳窍内流出的分泌物。须先行清洁,以清除脓液,保持引流通畅,一般可使用干棉签或把棉签用双氧水蘸湿后,放在耳朵里面旋转反复多次的擦拭。




我连续追踪3天,娃娃耳朵流脓、发烧、羊屎状大便的症状一天比一天减轻。


娃娃不适的症状有所好转,家长咨询:汤药快要服用完,耳脓的症状逐渐好转,是否可以继续原方照服?


因目前宝宝的症状不同于初诊时的表现,我建议回来复诊调方。



 二诊 


2诊:娃娃发烧好转,耳朵仍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打喷嚏消失,清鼻涕消失,纳可,口臭减轻,易腹胀,有腹鸣,大便2天1次,精神佳,睡眠可。


▲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服用2诊汤药后随访,娃娃的中耳炎已经好了,目前耳朵很干净,不再流脓。





随访其他方面的诸多兼杂症,也均有所好转。恭喜这位娃娃和家长!


关于中耳炎,我们有一些预防与调护的建议:


1 预防感冒;

2 保持脓液的引流通畅;

3 防止污水进入耳道,控制感染;

4 注意防止擤鼻用力过度,使邪毒窜入耳窍诱发脓耳;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见剧烈的耳痛、头痛、发热和神志异常,这是另有变证的可能,需及时处理;

6 注意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助湿;

7 戒除不良挖耳习惯,防止刺伤鼓膜导致脓耳;


脓耳需要及时及合理的治疗,本病大多预后良好。体质虚弱者,可能会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可并发脓耳变证。所以,宜早治疗,宜早选择中医治疗。



 点击预约于素丽医师 








• • •  全文完  • • •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