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次课前作业 217 雅1班 陈晔

一 外科痛症:

(1)瘀血症,跌打损伤——方:通导散

 [出处]《万病回春-折伤》

[组成]大黄、当归各3g 芒硝4g 枳壳、厚朴、陈皮、木通、红花、苏木、甘草各2g

【功用】治跌打损伤极重,大小便不通,乃瘀血不散,肚腹膨满,上而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2)慢性关节风湿病、亚急性关节风湿病——方:舒筋立安丸

【出处】《万病回春-痛风》

【组成】防风、羌活、独活、茯苓去皮,川芎、白芷、生地、苍术米泔浸,红花、桃仁去皮,南星姜炒,陈皮、半夏姜炒,白芍、威灵仙,牛膝、木瓜、防己,酒芩,连翘,木通,龙胆草附子,甘草

【功用】舒筋活血、通痹止痛。四肢百节疼痛,右足尤甚,及多发性关节炎

(3)乳腺症、乳腺癌、甲状腺肿、颈部淋巴腺肿、痰疽、鞭打症——方:十六味流气饮

 [出处]《万病回春-乳岩》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桂枝、人参、苏叶、桔梗各3克、白芷、黄芩、木香、乌药、厚朴、枳壳、槟榔、防风、甘草各2克

【功用】理气行血,排脓消肿。肝气郁结、血行瘀阻、或风寒湿邪外侵、气血不和、结成肿块、皮色不变者

(4)痈疽,痔漏,骨疽,多发性筋炎——方:千金内托散

[出处]《万病回春-痈疽》

[组成]人参、当归各9g 黄芪、川芎、防风、桔梗、厚朴、桂枝各6g 白芷、甘草各3g

【功用】治痈疽疮疖。未成者能速散,已成者能迅速溃败,脓自出。不用手挤(用手除去的手术)而恶肉自去。不用刀针,服药后疼痛顿减。此药能活血、均气、调胃、补虚。袪风、辟秽气。乃王道之剂,宜多服之,大有功效

(5)痈疽,化脓性淋巴腺炎,多发性肌炎,骨疽——方:托里消毒饮

 [出处]《万病回春-痈疽》

 [组成]人参15g 金银花15g 川芎15g 茯苓15g 白芍15g 白芷10g 黄芪15g 甘草10g 当归15g 皂角刺10g 白朮15g 桔梗10g 连翘15g

【功用】托毒溃脓,补气养血。痈疽气血俱虚,肿不能溃,或溃不能敛。

(6)肌肉,风湿痛、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脚气——方:疏经活血汤

【出处】《万病回春-痛风》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苍术、牛膝、陈皮、桃仁、威灵仙、川芎草、汉防己、羌活、防风、白芷、龙胆草、茯苓、甘草

【功用】疏经活血,祛风除湿

(7)四十腕,五十肩——方:二术散

【出处】《万病回春-臂痛》

【组成】白术、茯苓、陈皮、南星、香附、黄芩、威灵仙、羌活 各2.5克,半夏4克,苍术3克,甘草、干姜各1克

【功用】治痰饮双臂痛者,又治手臂痛

(8)手足麻痹,颜面神经麻痹及痉挛——方:加味八仙汤

【出处】《寿世保元-麻木》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白术、陈皮、半夏、白茯苓、桂枝、柴胡、羌活、防风、秦艽、牛膝、甘草

【功用】麻木、遍身手足俱麻者此属气血两虚

(9)腰痛、坐骨神经痛、慢性肾炎、游走肾——方:补阴汤

 [出处]《万病回春-腰痛》

 [组成]当归 白芍(酒炒) 生地黄 熟地黄 陈皮 茴香(盐、酒炒) 故纸(酒炒) 牛膝(去芦) 杜仲(去粗皮,酒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人参五分 黄柏(去粗皮,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上述剉一剂,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

【功用】治肾虚腰痛。

(10)痔漏——方:当归连翘散

【出處】《萬病回春-痔漏》

【原文劑量】當歸 連翹 防風 黃芩 荊芥 白芷 芍藥 生地 山梔 白朮 人參 阿膠 地榆各1.5g 烏梅1g 甘草1g 大棗1g

【功用】治痔漏,凡成痔核不破。

(11)肌肉风湿痛 肋间神经痛 肩凝——方:清湿化痰汤

【出处】《寿世保元-痰饮》

【组成】南星 半夏 陈皮 茯苓 苍术 羌活 白芥子甘草

【功用】治痰湿流注经络,关节不利,遍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四肢麻痹不仁,背心一点如冰冷。治痰结所致胸膈痛、诸肌痛、背冷。

二 心

(1)狭心症、留饮症、胃痛、疝气——方:枳缩二陈丸

【出處】《萬病回春-心痛》

【原文劑量】半夏、茯苓各3g 陳皮、香附、厚朴、a延胡各2g 枳實、縮砂、茴香、木香、草豆蔻、乾薑各1g

【功用】治痰涎在心膈上,攻走腰背,呕哕大痛

(2)失眠症、心悸亢进症、健忘症——方:竹茹温胆汤

【出處】《萬病回春-伤寒》

【原文劑量】柴胡6g 竹茹9g 桔梗9g 枳實9g 黃連3g 黨參3g 陳皮4g 半夏4g 茯苓4g 香附4g 甘草1g 生薑3g 大棗1g

【功用】治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悸恍惚,烦躁多痰不眠者

三 肝胆

(1)渗出性腹膜炎、肾变病、腹水、鼓胀、肝硬变症——方:分消汤

 [出处]《万病回春-鼓胀》

 [组成]苍朮(米泔浸炒) 白朮(去芦) 陈皮 厚朴(姜汁炒) 枳实(麸炒,各一钱) 砂仁(七分) 木香(三分) 香附 猪苓 泽泻 大腹皮(各八分) 茯苓(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

【功用】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

(2)肝硬变症、胰脏炎、慢性肝炎、胆囊炎——方:平肝流气饮

【出处】《万病回春-胁痛》

【组成】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四分 川芎,六分 橘皮,盐汤洗,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半夏,姜制 青皮,醋炒 各六分 黄连,酒炒,八分 柴胡,七分 香附,童便浸,炒,八分 厚朴,姜汁炒,七分 栀子,盐水拌炒,八分 甘草,炙,去皮,四分

【功用】治胁痛及小腹至绕脐并疝气内外疼者

(3)慢性肝炎、肝硬变症、、胸痛——方:柴胡芎归汤

【出处】《万病回春-胁痛》

【组成】柴胡、川芎、白芍、青皮、枳壳,麸炒,各一钱半 香附、当归、龙胆草、木香,另研、砂仁、甘草各五分

【功用】治左右胁具痛,肝火盛而木气实

(4)左胁腹痛,肋间神经痛,胰脏炎——方:疏肝汤

【出处】《万病回春-胁痛》

【组成】黄连,吴茱萸煎汁炒,二钱 柴胡、当归各一钱 青皮、桃仁,研如泥 枳壳,麸炒,各一钱 川芎、白芍,各七分 红花,五分

【功用】治左胁下痛,肝积属血,或因怒气所伤,或跌扑闪挫所致,或为痛

四 脾胃 消化道

(1)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癌,胃溃疡——方:六君子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万病回春-补益》

 [组成]人参二钱,白朮二钱(土炒),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炙),陈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二枚。(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

【功用】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疟痢,或觉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属虚火,须加炮姜,其功甚速。

(2)胃内停水多而有气滞者——方:香砂六君子汤

【出处】《古今名医方论》

 [组成]人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各一钱。砂仁,炒,藿香,各八分。炙甘草,六分。右姜水煎服。(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

(3)下痢、肾炎、肾变病、急性胃肠炎、腹痛下痢——方:胃苓汤

[出处]《世医得效方》

 [组成]陈皮,厚朴,甘草,苍朮,白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各等分。每服五、六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

(4)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肠结核——方:启脾汤

[出处]《万病回春-小儿科-泄泻》

 [组成]苍朮4g、茯苓4g、山药3g、人参3g、泽泻2g、陈皮2g、甘草1g、山楂2g、莲子3g

【功用】消食止泻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脾健胃。用于虚证,脾胃虚弱,水样下利,小儿消化不良等症。

(5)慢性胃炎,胃弛缓症,胃扩张症——方:香砂养胃汤

【出处】《寿世保元-饮食》

【组成】人参七分 白术去芦,炒,一钱 白茯苓去皮 香附炒 砂仁 苍术米泔水浸,炒 厚朴姜汁炒 陈皮 各八分白豆蔻去壳,七分 木香五分 甘草炙,二分

【功用】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胸痞腹胀噎膈,并虚劳咳嗽吐痰,大便频数或腹痛等症,寻常无病之人服之,百病皆除。

(6)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胰脏炎 胆石症——方:清热解郁汤

【出处】:《寿世保元-心胃痛》

【组成】山栀仁 炒黑二钱 干姜炒黑五分 川芎 一钱 黄连炒 一钱 香附炒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五 苍术米泔浸 七分 陈皮五分 甘草三分

【功用】:胃脘积有郁热,刺痛不可忍者,此方治心胃痛之主方

五 肺、呼吸道:

(1)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症、痔出血——方:清肺汤

【出处】《万病回春-咳嗽》

[组成]黄芩(去朽心,一钱半) 桔梗(去芦) 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贝母(去心) 桑白皮(各一钱)当归 天门冬(去心) 山栀 杏仁(去皮尖) 麦门冬(去心。各七分) 五味子(七粒)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枣子煎,食后服。

【功用】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清肺化痰,泻热润燥。一切多痰咳嗽、喀痰色黄、喀吐不爽、甚则痰中带血、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2)肺结核、肋膜肾盂炎、肾结核——方:滋阴降火汤

[出处]《沈氏尊生方》《万病回春-虚劳》

 [组成]白芍10g 当归10g 熟地黄8g 天冬8g 麦门冬8g 白朮8g 生地黄6g 陈皮6g 知母4g 黄柏4g 炙甘草4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滋阴降火,镇咳袪痰。治阴虚火动,发热咳嗽,吐痰喘急、盗汗口干。此方与六味地黄丸相兼服之,大补虚劳神效。

(3)急性慢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喘息——方:栝蒌枳实汤

[出处]《万病回春-痰饮》

 [组成]栝蒌(去壳) 枳实(麸炒) 桔梗(去芦) 茯苓(去皮) 贝母(去心) 陈皮 片芩(去朽) 山栀各3克 当归1.8克 砂仁 木香各1.5克 甘草0.9克

[功用]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六 肾:

(1)腹水、鼓胀、肾炎、肾变病、肝硬变症——方:行湿补气养血汤

【出处】《万病回春-鼓胀》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敛胀 各一钱 苏梗 陈皮,泄满 厚朴 ,姜炒 大腹皮 ,敛气 萝卜子,炒 海金沙 木通,利水,各八分 木香,运气 甘草,生 各三分

【功用】治气血虚弱,单腹鼓胀浮肿

七 全身及其他

(1)心下部稍有抵抗,兼有胸胁苦满者——方:柴芍六君子汤

【出处】《本朝经验方》

 [组成]人参、白朮、茯苓、半夏各4g 陈皮、大枣各2g 甘草1g 干姜0.5g 柴胡4g 芍药3g

[功用]六君子汤证(以胃肠虚弱,胃内有停水,脉、腹俱为软弱,心下部有痞塞感,食欲衰退,易疲劳,贫血而手足易发冷,从全体上看属虚证者为目标。)而腹直肌拘挛,并稍有胸胁苦满之症,或兼起腹痛者。

(2)疝气,腹部愈着所引起的疼痛——方:神效汤

【出处】《万病回春-疝》

【组成】木香 吴茱萸 茴香 延胡索 益智仁 苍术 香附 当归 川乌 栀子 砂仁 甘草

【功用】治一切疝气

(3)产后调理,产后神经症,妇人病血脚气 歇斯底里

——方:芎归调血汤(芎归补血汤)

【出处】《万病回春-产后》

【组成】当归 川芎 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陈皮、乌药、香附,童便炒 干姜,炒黑 益母草、牡丹皮、甘草、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功用】治产后一切诸病,气血虚损,脾胃怯弱,或恶露不行,或去血过多,或饮食失节,或怒气相冲,以致发热恶寒、自汗口干,心烦喘急,心腹疼痛,胁肋胀满,头晕眼花、耳鸣、口禁不语、昏愦等症

(4)慢性腹膜炎 小儿痹疳 幼儿急痫 消化不良症——方:净腑汤

【出处】《寿世保元-癖疾》

【组成】柴胡,一钱 黄芩,八分 半夏,姜炒,八分 人参三分 白术,去芦,炒,八分 白茯苓,去皮,二钱 猪苓,五分 泽泻,二钱 三棱,煨,七分 莪术,煨,七分 山楂肉,一钱 胡黄连,三分 甘草,三分

【功用】治小儿腹中痞块,发热憎寒,口干、小便赤,或大便溏稀,或腹胀肿满,或痰嗽喘热,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四肢困倦等症

(5)结核热、持续微热——方:滋阴至宝汤

【出处】《万病回春-妇人科-虚劳》

【组成】当归,酒洗 白术,去芦 白芍,酒炒 白茯苓,去皮 陈皮 知母,生用最能泻虚中之火 贝母,去心 香附,童便炒 地骨皮,去骨 麦门冬,去心 各八分 薄荷 柴胡,酒炒 甘草各三分

【功用】治妇人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经脉不调,肢体羸瘦

(6)习惯性便秘 动脉硬化症——方:润肠汤

【出处】《万病回春-大便闭》

【组成】当归 熟地 生地 麻仁,去壳 桃仁,去皮 杏仁,去皮 枳壳 厚朴,去粗皮 黄芩 大黄 ,各等分 甘草,减半

【功用】治大便闭结不通

(7)小儿痫症、异食症——方:治小儿爱吃泥方(清脾养胃汤)

【出处】《寿世保元-吃泥土》

【组成】石膏 黄芩 陈皮 白术,去芦 甘草 胡黄连 使君子,去壳 茯苓,去皮。等分,水煎温服;或为细末,放于饮食内,令儿服之

【功用】一论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是虫动,此药皆治。

八 神智:

皆用于失眠——方:千金温胆汤、竹茹温胆汤、清心温胆汤

(1)千金温胆汤《千金方》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半夏 陈皮 甘草 竹茹 枳实 生姜

(2) 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

失眠症、心悸亢进症、健忘症。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惊恍惚,烦躁多痰《方函口诀》:此方较竹叶石膏汤略实,用于胸膈郁热,咳嗽不眠者。

柴胡 桔梗 陈皮 半夏 竹茹 茯苓各3克 香附 人参 黄连各2克 枳实 甘草 生姜各1克

(4)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

平肝解郁,清火化痰,除眩晕

半夏 茯苓 陈皮 白术各3克 当归 芍药 川芎 麦门冬 远志 人参 竹茹各2克 黄连 枳实 香附 菖蒲 甘草各1克

九 五官

(1)鼻闭塞、鼻息肉、上颔窦炎——方:辛夷清肺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辛夷6分 百合1钱 知母1钱 石膏1钱 枇杷叶3片 升麻3分 麦门冬1钱 栀子1钱 黄芩1钱 甘草5分

[功用]清泻肺胃,宣通鼻窍。

 [适用症状]风热郁滞肺经,致生鼻痔。鼻内瘜肉,初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鼻孔,气不宣通者。

(2)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实质炎、贝谢氏病——方:洗肝明目汤

【出处】《万病回春-眼目》

【组成】当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黄连 栀子 石膏 连翘 防风 荆芥 薄荷 羌活 蔓荆子 草决明 桔梗 菊花 白蒺藜 甘草 各等分

【功用】治一切风热赤肿疼痛

(3)扁桃炎——方:清凉饮

[出处]问止张锡纯模块

 [组成]甘草18克,生明没药12克(不去油),丹参12克,知母12克。

功用]活血化瘀,解毒消痈。

 [功用]肺中腐烂,寝成肺痈,时吐脓血,胸中隐隐作疼,或旁连胁下亦疼者。

(4)视力障碍 弱视 白内障 ——方:滋肾明目汤(肾气明目汤)

 [出处]《万病回春-眼目》

 [组成]当归12g 白芍12g 川芎12g 生地黄12g 熟地黄12g 桔梗6g 党参6g 栀子6g 黄连6g 白芷6g 蔓荆子6g 菊花6g 甘草6g 灯心草6g 细茶6g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益气。治劳神肾虚,血少眼痛

(5)慢性中耳炎 耳鸣 重听 耳漏 ——方:蔓荆子散

【出处】《万病回春-耳病》

【组成】蔓荆子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白皮 麦门冬 炙甘草 生地 前胡 赤茯苓 甘菊花

【功用】治上焦热,耳内生脓,或耳鸣而聋

(6)咽喉炎 扁桃炎 ——方:驱风解毒汤

【出处】《万病回春-咽喉》

【组成】防风 荆芥 羌活 连翘 牛蒡子 甘草 各等分

【功用】治痄腮肿痛者(扁桃体炎 咽炎 腮腺炎)

(7)声音不出 嘎声——方:响声破笛丸

【出处】《万病回春-咽喉》

【组成】连翘 桔梗 川芎 砂仁 诃子 百药 薄荷 大黄 甘草

【功用】用于唱歌、连续演说,因发声过度引起声音嘶哑。应用于声嘎之特效药。

(8)诸头痛 上颚洞肿痛 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脑肿疡之头痛——方:清上蠲痛汤

【出处】《寿世保元-头痛》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芷 细辛 羌活 防风 菊花 蔓荆子 苍术 麦冬 独活 甘草 黄芩

【功用】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十 皮肤

(1)头部湿疹 颜面充血 面疮 酒渣鼻——方:清上防风汤

[出处]《万病回春-面病》

 [组成]防风(一钱) 荆芥(五分) 连翘(八分) 栀子(五分) 黄连(五分) 黄芩(酒炒,七分)薄荷(五分) 川芎(七分) 白芷(八分) 桔梗(八分) 枳壳(五分) 甘草(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入竹沥一小盅尤效

 [功用]清热解毒,袪风除湿。以上焦的实热为适用本方的目标,用于上部(颜面或头部)有血热郁滞、发疮、颜面红赤而上冲者。

(2)诸出血 皮肤发痒症 贝谢氏病——方:黄解散,温清饮

黄解散:黄连解毒汤

【出处】肘后方 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柴胡 连翘 芍药)

【功用】治实热之处方,以三焦实热引起之炎症与充血并发为治疗目标

【合方】温清饮是黄连解毒汤与四物汤之合方,以养阴清解血热。用于慢性病所致之津液枯竭,皮肤干燥。

(3)诸出血 皮肤瘙痒症 慢性湿疹 寻常性干癣 掌跖脓包症 贝谢氏症候群——方:温清饮

[出处]《万病回春-血崩》

 [组成]熟地黄10g 生地黄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0g 黄连10g 黄芩10g 黄柏10g 栀子10g

[功用]温经养血,清热解毒。妇人湿热下迫胞宫或如豆汁,血色相杂,其气腐臭、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等。

(4)较十味败毒汤稍微轻症者 痈疽 乳腺炎 头疮 荨麻疹 疥癣 蓄脓症 过敏性皮肤——方:荆防败毒散

【出处】《万病回春-痈疽》

【组成】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薄荷 连翘 桔梗 枳壳 川芎 茯苓 金银花 甘草

【功用】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症,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似伤寒

(5)瘰疬——方:散中溃坚汤

【出处】《万病回春-瘰疬》

【组成】昆布 海藻 黄柏 知母 天花粉 桔梗,各五钱,连翘 三棱 莪术 各三钱 龙胆草 黄连 黄芩 干葛 白芍 各三钱升麻 柴胡 炙甘草 归尾

【功用】治马刀结核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至腋下皆属手足少阳经;及瘰疬遍于颊下,或至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所出。兼治瘿瘤大如升,久不溃者。

(6)麻疹内攻 肺炎 脑症——方:二仙汤

【出处】《寿世保元-麻疹》

【组成】黄芩 白芍

【功用】麻疹已出而复没,或出不尽,心慌 哭啼不止,十分危急,死在须臾,或下痢腹痛,可用。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