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课前作业-227雅好4班孙修身

第十七课课前作业-龚廷贤先生著作中都讨论到的症状

227雅好4班 孙修身

龚廷贤(1522~1619),明代著名医家,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龚信,字西园,一说字瑞芝,任职太医院,撰有《古今医鉴》八卷。龚先生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既承家学,又访贤求师,医名日隆,曾任太医院吏目。1593年,因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被赠以“医林状元”匾额。龚先生著述甚富,涉及面较广,包括诊断、本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是引述和折衷各家之说,其个人阐发见解及心得论文较少。著有《济世全书》八卷、《寿世保元》十卷(1615年,其中名方“蟠桃丸”是明代及清代宫廷就有经典的养生秘方)、《万病回春》八卷(1587年)、《小儿推拿秘旨》三卷(1604年)、《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歌》、《种杏仙方》四卷(1581年)、《鲁府禁方》四卷(1594年)、《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六卷(1655年)、《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六卷(1591年)、《云林神彀(gou)》四卷(1591年)等。并为其父续编《古今医鉴》成十六卷(1589年)。另著《痘疹辨疑全幼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医学准绳》等,皆佚失。

在《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鲁府禁方》《古今医鉴》《云林神彀》中均提到以下症状:

1、中暑:分中热和中暑,药方主要有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五苓散等。

2、乳病:除了药方,还有咒。

3、五疸:其症有五。曰黃汗、曰黃疸、曰酒疸、曰谷疸、曰女癆疸。雖有五者之分。終無寒熱之異。丹溪曰:不必分五,同是濕熱。

4、伤食:以健脾为主,如补中益气汤、保和丸;也有泻下药。

5、口舌:以症言之,五臟皆以所主。如口舌腫痛,或狀如無皮,或發熱作渴,為中氣虛熱;或眼如煙觸、體倦少食,或午後益甚,為陰血虛熱;若咽痛舌瘡、口乾足熱;日晡益甚,為腎經虛火;若四肢逆冷、惡寒飲食,或痰甚眼赤,為命門火衰,若發熱作渴、飲冷便閉,為腸胃實火;若發熱惡寒、口乾喜湯、食少體倦,為脾經虛熱、若舌本作強、腮頰腫痛,為脾經濕熱;若痰甚作渴、口舌腫痛,為上焦有熱;若思慮過度、口舌生瘡、咽喉不利,為脾經血傷火動;若恚怒過度、寒熱口苦而舌腫痛,為肝經血傷火動。病因多端,當臨時制宜。

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有口淡者。胃熱也。口臭者。乃臟腑臊腐之氣。蘊積於胸臆之間。而生熱沖發於口也。口瘡者。脾氣凝滯。加之風熱而然也。治當以清胃瀉火湯方之。此正治之法也。如服涼藥不已者。乃上焦虛熱。中焦虛寒。下焦虛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如發熱作渴飲水口瘡者。上焦虛熱也。補中益氣湯主之。如手足冷。肚腹作痛。大便不實。飲食少思口瘡者。中焦虛寒也。附子理中湯主之。如晡熱內熱。不時而熱。作渴痰唾。小便頻數口瘡者。下焦陰火也。六味地黃丸主之。如食少便滑。面黃。肢冷。火衰土虛也。八味丸主之。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若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亦用八味丸。

6、吞酸: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則肝木自甚。故為酸也。如飲食熱。則易於酸矣。

7、咳嗽:治法須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痰涎則化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鬱則開鬱。滋之潤之。斂之降之。則治虛之法也。

8、大便闭

9、妊娠

10、小便闭

11、带下

12、折伤

13、杖疮

14、杨梅疮

15、水肿

16泄泻

17、消渴

18、牙齿产后

19、疔疮

20、疥疮

21、痔漏

22、痞满

23、痢疾

24、疟疾

25、瘰疬

26、癜风

27、癣疮

28、癫狂

29、眩晕

30、眼目

31、破伤风

32、积聚

33、结核

34、经闭

35、翻胃

36、胁痛

37、脱肛

38、腰痛

39、脚气

40、腹痛

41、臁疮

42、诸疮

43、诸虫

44、遗精

45、金疮

46、头痛

47、须发

48、鼻病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