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体会

雅2班 朱益刚 《黄帝内经》学习体会


一、天人全息。佛经云,芥子纳须弥。一粒微尘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粒微尘。现代科学通过对宇宙和极微观观测得出结论与此越来越趋近。克隆技术的诞生,用实验证明了生物每一个细胞含有生命体的全部信息。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人体的构成与地球是极其相似的,天人合一。取象比类。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

二、法无定法。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真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素问异法方宜论》中阐述了中医五术,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故导引按硚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内经中九变刺法、十二节刺法、七刺法、五刺法、缪刺、巨刺、劫刺。现在流传的很多针法,黄帝内针、五行针灸,董氏针灸,阴阳九针,时空针灸、平衡针。用药有火神派、柴胡派等等,善用石膏、黄芪。足底反射,正骨推拿,正脊手法,原始点按摩,按腹,砭法等。四诊八纲,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六经辨证,气血辩证,脏腑辨证,《辅行诀》阴阳五行辩证,体质方证思路,脉诊,舌诊,面诊,眼诊,腹诊,手诊,腿诊,梦诊。

三、心外无物。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在王凤仪善人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心性、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第二是恨。第三是恼,恼火。第四是怒,容易发怒。第五是烦。怨恨: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恼:恼这个情绪伤的是呼吸系统,肺。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烦:“烦”就是肾上、生殖系统的问题,烦这个情绪直接伤肾。相由心生,病由心起,所有的病都是心病。

四、以道御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百病生于寒,百病始于风,百病源于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顺道而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陈玉琴老师的“一式三招”。火神派祖师郑钦安云:执药不如执方,执方不如执法,执法不如明理。

五、一门深入。历代医书浩如烟海,中医医术纷繁复杂,一门深入,用功日久,必有所得。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