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课后金句笔记——临1庄园

一、金句: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疗学

说明:针灸的治疗如同中药治疗一样需要四诊合参,不同的体质、气血、症状,不同的治疗方式,才能有好的效果。

二、

[金句] 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

[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 治疗学

[说明] 这句话说明在日常治疗中,分清虚实后,需要进行补泄操作,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不然会扰乱气血循环,事倍功半。


三、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矣。形充而大肉胭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

出处: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分类:中医生理学

说明:说明了人之形态各异而代表的身体状态也不同,同时也可以知晓患者病情走向以及愈后发展。


四:刺诸痛者,其脉皆实。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出处:灵枢-终始第九

分类:中医生理学

说明:本句说明针灸治痛时要分清部位,不同部位的治法不同,不能头疼治头,脚痛治脚。


五、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出处: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分类:中医生理学

说明:本句总结了本文对三焦的说明,三焦系统用今天的解剖描个人认为就是筋膜和身体的油网。


六、金句: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出处: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分类:中医生理学

说明:见其外而知其内,是中医的望诊。


七、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出处:灵枢-论痛第五十三

分类:病机学

说明:本句说明阳气是身体恢复的重要基础。


八、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出处:灵枢_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分类:中医生理学

说明:本句说明六经气血盛衰,在治疗和诊断时合理把握,知常达变。


九、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出处:灵枢_九针论第七十八

分类:病机学

说明:本句与上段想呼应,说明了治疗之法。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