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灵枢课后作业

名句 黃帝曰:人之病,或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其故何如? 少俞曰:✎ 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

 出处 《灵枢。痛论第五十三》

病机学

《伤寒论》中的扶阳思想既是从黄帝内经中一脉相承而传下来的,是我国中医理论及学术思想传承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瑰宝。它源于《黄帝内经》中“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思想,也源于《内经灵枢》中少俞所说: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仲师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病证发展规律总结了外感热病正邪相争过程中阳乃是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伤寒论》 创造性的发明了扶阳治疗方法,通过多种扶阳名方以治疗外感热病。使用的温补阳气、温阳利水、温阳散寒、温阳解表、温阳固脱、扶阳益阴、寒温并用方法的本质在于调节患者机体内部阴阳失衡状态,恢复阳气调节功能,以此来实现治愈病证的目的。而《伤寒论》温阳七法所起到的功效与现代西医治疗改善机体微循环、调节免疫能力、提高营养摄取及各器官新陈代谢能力的效果相吻合。李念莪在《内经知要》解释说:“阴主内守、阳主外护,阳密于外,则邪不能相侵,而阴得以固于内也。”认为阴液之所以能够固守于体内滋养脏器,完全依赖于阳气的外护,如果出现损阳耗阳的形成,使之无法正常发挥固密于外的作用,阴液也就无法稳固域内,从而沿着经络、脏腑侵袭机体脏器,使得其自身代谢功能紊乱,引发相应病证,因而在强调阴阳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阳气在机体内所起的主导作用。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