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出处] 灵枢_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 治则治法
[说明] 针刺时的治疗原则,后世引申推广到了药物治疗学上。
[金句]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出处] 灵枢_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 四诊方法 医术学习
[说明] 说明针刺治疗前是需要诊脉的。原来针刺前必须经过诊脉这道程序。很多人以为针刺不需要诊脉,其实是想当然。是不对的。
[金句] 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
[出处] 灵枢_小针解第三
[分类] 医术学习
[说明] 治病要求本。本在于气血阴阳变化。而刺哪里,花哨的手法,只是求得了一个外形。
[金句]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出处] 灵枢_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分类] 精神气血
[说明] 阐述了为何“头为诸阳之会”。器官属于阴,需要阳气的充盈温养,才能发挥功能。
[金句]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
[出处] 灵枢_根结第五
[分类] 经络针灸 治则治法
[说明] 提示暴病的治疗思路之一是从太阳论治。痿证治疗从阳明论治。后者广为人知。关于前者,我想到郭廷英老先生讲课时提到,经主喘咳寒热,发挥之,则膀胱经昆仑治疗暴喘。
[金句] 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出处] 灵枢_寿夭刚柔第六
[分类] 医术学习 治则治法
[说明] 提示大的治疗原则。提示辨证方向准确的重要性。比如阳经未受侵害而阴经有病,则治疗阴经方面的病,不要做伤及阳经的错误治疗。不过目前只觉得这句重要,但尚不明白具体实例如何。
[金句]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出处] 灵枢_本神第八
[分类] 医术学习
[说明] 介绍了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的原始而简洁的定义。相信仔细揣摩后对临床治疗有益。
[金句] 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出处] 灵枢_终始第九
[分类] 经络针灸 辨证要点
[说明] 疼痛按压不得缓解的,属于阴证。要深刺。痒在外,为阳,用浅刺方法调卫表。这句可以喝《灵枢·陰陽清濁第四十》“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互参。
[金句]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出处] 灵枢_经脉第十
[分类] 天人合一
[说明] 古人这么早就能如此清晰阐述胎儿的生长过程。
[金句]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
[出处] 灵枢_经脉第十
[分类] 辨证要点
[说明] 鱼际发赤,多以为肝掌,但有时确实无肝系病症。这句提示胃中有热也可见到鱼际络赤。。
[金句]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
[出处] 灵枢_经脉第十
[分类] 辨证要点
[说明] 这句给经络辨证提供了思路。
作业结束,但整理仍在继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