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后作业 《黄帝内经》灵枢 金句 雅1李燚

《黄帝内经》的分类重点解析(灵枢)

金句:1.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出处:灵枢_本神第八

分类:八、精神气血

说明:这段话讲述人体五脏病变的诊治,五脏主藏人体精气,精气夺则阴虚,如果五脏的精气都受到损伤,则不可针刺。五脏肝藏血,脾藏意,心藏神,肺藏气,肾藏精,各司其职,五脏气虚表现不同,这是外观表象印证五脏失衡,这才是中医望诊的意义!

金句:2.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出处:灵枢_四时气第十九

分类:八、精神气血

说明:这段话主要讲述灸刺要诀,黄帝内经很多地方提到天人相应,一年四季气候不同,而疾病的产生与四季的气候又有紧密的联系,针灸治疗当根据四季气候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采用不同的刺法,春天针刺,取用络脉分肉的间隙,病重深刺,病轻浅刺;夏天针刺,取用阳经、孙络,或取分肉之间,以及透过皮肤浅刺;秋天针刺,就取用各经的输穴,如病邪在六腑的,取用合穴;冬天针刺,取用各经的井穴和荥穴,深刺且留针时间较长。由此得气方为定。

金句:3.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出处:灵枢_决气第三十

分类:十三、辩证要点

说明:六气之中,有余不足,气多寡脑髓虚实血清浊根据什么来知道。

岐伯说精脱耳聋气脱不明,津脱汗泄,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气、脑髓、血的清浊,见微知著,由这些病情表面特征来判断气血状况,来揭示证和候之间的关联,成为中医辩证论治的一部分。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