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金句第二次课后作业 雅1班田玉红

黄帝内经-灵枢金句第二次课后作业 雅1班田玉红

【一、 天人合一 】

1、[金句]  夫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順者,非獨陰陽脈,論氣之逆順也,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

[出处]  【靈樞】師傳第二十九

[说明]治国、治家、治民、治病都是一样的道理,要顺其志、顺其气。

2、【金句】聖人之為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乃後可傳焉。

【说明】圣人之道,是天人合一的,人事是有可传后世的明法。

【出处】【靈樞】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二、 养生保健 】

[金句] 1、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然。

2、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出处]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说明]1、病的来源  2、人与四时相同。


[金句]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出处]【靈樞】通天第七十二

[说明]阴阳协调的常人状态。


【三、 防病治未病】

[金句]  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出处]  【靈樞】師傳第二十九

[说明]人都怕死想生,把那些导致人生病死亡、能够养生的道理讲给他听,即使不讲道理的人,也会听信采纳的。

[金句]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出处]【靈樞】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说明]虚风为邪,应避开。


【五、 医术学习】

[金句] 1、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说明]掌握要点,一句就能说清楚


【六、 阴阳五行】

[金句]  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出处] 【靈樞】陰陽清濁第四十 

[说明]人体精气分为清气和浊气,清气和浊气分属阴阳,不分则气乱。

2、【金句】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出处】【靈樞】陰陽繫日月第四十一

【说明】自然界里万事万物包括人体、五脏六腑皆可分阴阳。


【七、 藏象学说 】

[金句]  平人則不然,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

[出处] 【靈樞】平人絕穀第三十二 

[说明]正常的人肠胃饮食后状态,神就是水谷的精气体现。

【金句】:胃者水穀之海,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膻中者,為氣之海,腦為髓之海。

【出处】:【靈樞】海論第三十三

【说明】人的四海(和自然界四海相应。)



【八、 精神气血 】

[金句]  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出处]  【靈樞】決氣第三十

[说明]失精、气、津、液、血的症状。


【九、 病因学】

[金句]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出处]  【靈樞】五味論第六十三

[说明]五味多食致病。

[金句]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脣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

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開,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闔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

[出处]【靈樞】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说明]咽喉、喉咙、会厌等的作用,人突然不能发音的原因。


[金句]冬傷於寒,春生癉熱。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澼。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欬嗽。

[出处]【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说明]四季所生疾病


【十、 病机学】

[金句] 1、邪氣之中人,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邪之中人也。中於陰則溜於腑,中於陽則溜於經。

2、諸陽之會,皆在於面。

3、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

[说明]1、邪气伤人在身体上半身,湿气伤人在身体下半身。邪气伤人于阴则留于腑,邪气伤人于阳则留于经。

[出处]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金句] 1、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藏,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

2、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

3、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浴,則傷腎

[出处]  【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说明]外邪、七情所致之病。


【十一、经络针灸】

[金句]小鍼之要,易陳而難入,麤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覩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麤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髮,不知機道,叩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麤之闇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間。逆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说明]:本段说明用针之要:1、上工守神、守机,知道机之道。2、明白逆顺、迎随。


[金句]凡用鍼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说明]:针刺手法,虚实补泻。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金句]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鍼陷脈則邪氣出,鍼中脈則濁氣出,鍼大深則邪氣反沉病益。

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鍼。

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说明]:针刺有效之道:1、针刺排出邪气、浊气的位置。2、气至有效。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4、凡將用鍼,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说明]:针灸前要先诊脉,看气的大小,再来决定是否下针。

5、夫善用鍼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閇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金句: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游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瀉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说明:针灸之道

出处: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十二、四诊方法】

1、【金句】觀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说明]:望诊

2、【金句】: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

【说明】:

【出处】: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3、【金句】: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

【出处】:【靈樞】師傳第二十九

【说明】:问诊

4、【金句】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脣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说明】:五官对应五色之病

【出处】【靈樞】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5、[金句]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出处]【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说明]五色对应五脏之病


【十三、辨证要点】 

【金句】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说明】上工要辩证病的变化。

  【出处】【靈樞】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十四、治则治法】

【金句】: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说明】:病盛则泻,虚症补之,热证则不留针,寒症留针,气血虚用灸法,不盛不虚的,按经络取穴。什么叫盛虚的定义。

【出处】:經脈第十

【金句】: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余不足可補瀉也。

【说明】:针灸之要,在于守神,既根据人的气血有余不足进行补泻。

【出处】:小鍼解第三


 [金句]先其藏府,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寫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出处]大惑論第八十

[说明]治则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