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课后作业

[金句]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学习了林医师讲的两课黄帝内经,了解到中医的两大部分:中药和针灸,其中素问讲了药13方,灵枢讲针,见于中药的取得不容易,显示了针的重要性。

关于盛虚拓展: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症:立秋前一日,情绪低落,气弱明显;立秋当日疲累疏忽睡卧当风,起即咽痛、鼻痒、清涕、头沉、身冷、烦躁、神昏,知感风寒

针:晚上一边坐着学习,一边针上叉一、申脉半时,起针卧再针外关、风市,病初浅针,第二日咽痛消,鼻缓解。

药:生姜、大枣、白萝卜、葱根须煮水喝于感冒初期

若因风寒重会加针:外三关、感冒穴等

若因胃肠饮食会加针:四花一线区域、通胃背肾等

若因风热、风加湿等症引起的症状都会相应加减针,风为百病之长,风夹热、夹寒、夹湿等都会有不同的症状做出不同的辩证,内经有言:避风犹如避矢石,要知养生做好养生。

取穴会选变色、结节、凹陷等区域,不拘泥于刻板的一点。

知临床见证很少有单独的虚证、单独的实证、单独的热证、单独的寒症、往往虚实寒热夹杂,所以辩证论治尤为重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