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要·一治病二养生
九针之要
鑱 針(箭头针)浅刺,皮肤。今多用梅花针。
圆 针(絮针)利導分肉。今多用拨经棒。
毫针(细)(环跳针)今多用。
【金句】刺之微在速遲。
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
凡用鍼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出处】【靈樞】九鍼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这几句话说明了针刺手法的关键因素,知正气顺逆法则,或迎或随,或泄或补或实或虚,则刺之微在速迟,把握病机时机,以意施治,针道闭矣。
【金句】凡刺之要,官鍼最妙。九鍼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鍼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
病深鍼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鍼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鍼小,氣不洩瀉,亦復為敗。
失鍼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
【出处】【靈樞】官鍼第七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几句话说明了针各有性能适用于各类疾病,疾浅浅针,疾深深针,因病而刺,官针最妙。(适宜)
【针经】,【针灸大成】五输穴的运用
【金句】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出处】【靈樞】本輸第二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这一句话说明了四季生病的针刺方法。春夏患疾荣输穴孙络,浅刺不留针,秋冬井输深刺留针,因四时血气运行受四季影响变化而变化。(较熱时气在皮表,冷时气也深)
【金句】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髒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髒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髒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髒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髒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髒無氣。十動一代者,四髒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髒無氣。予之短期,要在終始。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以知五髒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出处】【靈樞】根結第五
【分类】医术学习
【说明】这一段说明了人体脏器运行为一天五十周,持寸口脉可数脉跳察臟器之盈亏。
【金句】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審五藏變化之病,五脈之應,經絡之實虛,皮之柔麤,而後取之也。
【出处】【靈樞】根結第五
【分类】医德医风
【说明】这一段说明了无知无智者于事情的处理只会使事情败乱。君子藏器于身,带时而动。
【金句】: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肉胭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
【出处】【靈樞】壽夭剛柔第六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形充(饱满)而皮肤缓(年长者皮肤松弛???),形充而脉坚大(胃气实),形充肉胭堅而有分者 寿
【金句】岐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黃帝曰:願卒聞之。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黃帝問於岐伯曰:五髒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
【出处】【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分类】医术学习
【说明】桴之于鼓一应一喝,鼓鸣。尺色理然,相失则变,别之奈何?色青·脈弦(在天为春,在臟为肝),色赤·脉鈎(在天为夏,在臟为心),色黄·脉代(在天为长夏,在臟为脾),色白·脉毛(在天为秋,在脏为肺),色黑·脉石(在天为冬,在臟为肾)。见色得相生之脉则已,得相克之脉则亡。
【金句】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出处】[本神]第八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这段说明人要顺天地四时节气,要合理的抒发情绪,总得来说凡事要以动态的平衡来调整自身与周围之关系,以达到大和谐,大平衡,则可以辟邪,长生。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