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后作业

第二次课后作业:


故与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并称“四海”。海者,汇聚之意。


[金句] 脑为髓之海。

[出处] 《灵枢·海论》

[分类] 病因病理

[说明] 髓海,人体四海之一:“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之中也有着类似的“海洋”,汇聚体内的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使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百川归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生髓,脑为髓海”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能力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脑为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之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说明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

 

[金句] 胃者水谷之海

[出处] 《灵枢·海论》

[分类] 病因病理

[说明]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胃气的受纳水谷功能,既是其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因此,胃气的受纳功能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胃气受纳水谷功能的强弱,可以通过食欲和饮食多少反映出来。

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饮食物,经过胃气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人身所受之气,是由谷物化生而成的。谷物聚集的地方是胃,胃就象是水谷气血的大海。海水蒸发上升形成为云气,云气布散于太空。通过胃化生出来的气血流行于经隧。

如《灵枢·海论》说:“水谷之海有余,则胀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

“得胃气则生”,是说只要病人食欲尚可,则气血生 化有源,提示病情及愈后较好。《灵枢·玉版》所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 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就 是以胃气之存亡来预测人体正气的盛衰。

 

[金句] 膻中者,为气之海

[出处] 《灵枢·海论》

[分类] 病因病理

[说明] 膻中是宗气汇聚的地方,宗气积于胸中,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上气海)

肺和脾胃在宗气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曰:“膻中宗气主上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布散于胸中上气海。所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灵枢,五味》)



[金句] 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

[出处] 《灵枢·海论》

[分类] 病因病理

[说明] 冲脉的“冲”字,含有冲要、要道的意思。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 经气血的要冲。冲脉能调整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