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后作业--《灵枢》金句归纳--临1班于军

《灵枢》金句归纳

1.

【金句】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 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出处】背俞第五十一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五脏背腧穴的位置和取穴方法。

2.

【金句】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其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出处】背俞第五十一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说明五脏背腧穴可以灸治,不可随意针刺,此外邪气盛用泻法,正气虚用补法。

3.

【金句】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出处】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两句话介绍了推热而使之上和引热下行的针法。

4.

【金句】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纔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出处】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介绍了针刺五邪的针具选择。

5.

【金句】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出处】九针论第七十八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两句话说明了针刺要辨经论治,针刺不同经络时要求的出血出气不同。

6.

【金句】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出处】九针论第七十八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两句话介绍了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表里关系。

7.

【金句】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出处】论痛第五十三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人的体质不同,对针刺、艾灸的耐受也不同。

8.

【金句】故刺痺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出处】周痹第二十七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介绍了针刺治疗痹证的法则:循经压诊,观察虚实,熨痛、针刺。

9.

【金句】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怄,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出处】寒热病第二十一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句话说明了针刺误用时所造成的危害。

10.

【金句】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出处】本输第二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这段话介绍了四季针刺取穴原则,说明了针刺时要“因时制宜”。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