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八月课后作业 权红琴 雅1

《灵枢》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从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笔记

此言三阴三阳之气,应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季针刺都应该应四时之气,一年有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也有阴阳,上午为阳,下午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人体外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针刺者皆围绕阴阳二字,“十个胖子九个虚”,肥厚之人为阴,刺以应秋冬,薄痩之人皮肤滑,分肉解,气留官方阳久,故应春夏刺之为浅。

就在今年春天,看到朋友针灸时,下针比较深,按照四时、人体三焦、疾病之阴阳分,已经可以看出专业水准。所以看到这段特别有感触,不懂阴阳,出手就已经错。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笔记

我觉得这段特别实用,平时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症,有时用手按揉即效,有时就无明显改善,那这段内容已经明确告诉我,按之不解者,病在阴,阳病浅刺, 阴病深刺,按照这个思路,阳经需要浅刺,阴经则需深刺,又是一个阴阳的案例,提醒学者,中医五术,皆需把握阴阳,处处有阴阳,需明辨也。

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笔记

盖少阴之气上逆于太阴阳明而发生狂疾,取太阳阳明。然有足少阴之气上逆于心者,取厥阴也。

最近一次我就遇到气逆,一般在睡觉时病症更明显,感觉有以股气上逆到胃,有鼓胀感,喉咙有气上冲的感觉,无法入睡,喝水都下不去。当时我判断是病在任脉,在喉咙,一个是厥阴,一个是太阴,因其胃部有膨胀无按压实痛则为虚证,取其双足公孙穴按压几分钟,很快感觉胃部气向下到肚脐,再到小腹,然后顺腿内侧向下到脚消失,很快就恢复正常。我从这个案例反思,辩证是学好中医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方向错了,则无任何治疗意义。辩证是为了辩明疾病之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