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上膈篇第六十八
金句: 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曰:微按其痈,视气所行,先浅刺其傍,稍内益深,逐而刺之,毋过三行,察其沉浮,以为深浅。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憺无为,乃能行气,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翻译:针刺之后,一定要用温熨法,使温热入于内部。天天使温入内,则寒邪之气日益衰退,大痈就会溃烂化脓。这时,综合参依日月四时等气候情况及患者身体内部状况,注意不要违犯针刺禁忌,用泻法排除患部的脓血;患者本人还须保持心境的安恬澹泊,这样才能使正气畅行。然后再服用含有咸味、苦味的食品、药物以助谷物的消化,则痈即除去,下膈症愈。
笔记:本章主要介绍了上膈病与下膈病的病因及治疗,其中包含了针灸、自我调整以及汤药的服用等方面。饮食不节、四时不避、喜怒无常导致胃气损伤形成症瘕积聚,久而成痈。值得注意的是黄帝内经里的痈应该理解成局部红肿,并没有形成脓肿。只有经过针灸等补正气的手法才可以托痈成脓,给病愈提供一个气机。然后在经过自我身心的调整及汤药的调理从而病愈。“恬憺无为,乃能行气,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这里指出,治病先调心则气能顺,后以汤药则化谷乃下。咸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黄与芒硝,纵观此文全过程就是治疗肠痈的大黄牡丹汤的应用。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