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课后作业
By 李宏智
【金句】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
【出处】灵枢_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第一点:这段话说明不同病邪伤人的部位是有明显区别的。贼风邪气易伤人头面上焦,引起头痛咳嗽等症状;饮食浊气易伤人中焦,引起肝胆胰脾胃痛、腹泻等症状;清冷水湿易伤人下焦,引起水肿、湿疮等症状。
第二点:说明用针的深度与所伤邪气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风邪伤表下针宜浅,如果太深那么病不仅不会好,还会引邪气入里,病还会加重。
【金句】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出处】灵枢_营卫生会第十八
【分类】病因學
【说明】原文说:强壮的人能够正常睡眠是因为气血充盈,肌肉滑利,经脉通畅,营卫之气能够正常运行,所以能够白天精神,晚上容易入睡。而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枯槁,其气道就艰涩不通,五脏之气不能相互沟通和协调,营卫失常,因此表现为白天精力不充沛,而夜里难以入睡。
这段话说明了年老之人为什么晚上会失眠而强壮的人能正常睡眠的主要原因。根据这段话,我想以以下两点来讨论影响睡眠的因素。
第一点:气血的盛衰。《内经》有云“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清代医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证治总论》中说“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以生长肌肉皮毛者也。”可见血的生成是由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之后,经过大肠、小肠的吸收变为精微物质,然后又由命门相火的蒸腾,与人体的津液调和后变为人的血液,后经过肺脏与心脏的疏布作用运往全身营养脏腑与皮毛。
这段话的气主要指的是营卫之气。营血为水谷精微物质所化,那么卫气呢?《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指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灵枢_本藏第四十七》中指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可见卫气是出于血中水谷的精微物质中的慓悍滑利的部分,与营气为同源所生,一在脉内,一在脉外。在我看来,如果把营卫之气比作电池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营血就是电池中的电解质部分,负责储存能量,一个电池电量的多少,就看电解质能储存多少化学能。而卫气呢,我觉得就是电池发出的电能,一个电池的功率大小就看电池单位时间转换的电力的多少。当我们吃下食物后,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一部分就转化为营血储存在脉内,通过血脉运往全身各处,营血的一部分转化为卫气,行于脉外。当经过需要能量与营养的地方时,卫气负责提供能量,营血提供营养,有了能量以后,机体才能正常的吸收营养,或者运行功能,或者抵御外邪。
基于以上判断,那么可以知道,影响营血多少的因素主要有水谷精微的吸收,命门相火的强弱。影响卫气多少的因素有营血的多少与营卫的转化。
水谷精微的吸收主要由脾胃系统进行,而老年人与年轻人主要的差别,脾胃功能的强弱肯定是其中之一。年轻的时候,尤其是青壮年,一顿干两三碗饭毫无问题,但是很大一部分老人即使吃一碗都会出现胃胀、胃痛、不消化、感觉有东西顶在心口的感觉,这种感觉起码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有所缓解。当脾胃功能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后,自然就会出现老者之气血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脾胃之气虚弱,很多补宜脾胃之气的药会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可以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做加减进行调理。如果进入气血双虚的阶段后,可以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进行调理。
命门相火的强弱决定于肾阳是否充足,而肾阴肾阳皆来自于肾精所转化,所以如果一个人肾精亏虚而不养精填精固精,那么即使再怎么用阳药,也只能解一时之疾而无法长久,而老年人肾精亏虚是常态。说到养肾精那么不得不提到一味药:熟地。熟地最早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本草经上记载它可益气延年,轻身不老,另外男治五劳七伤。用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补血的汤药,比如四物汤中,熟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药。另外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也是平补肾精的良方。当肾阳不足时,人会出现畏寒怕冷、五更泄等情况,用药的话肉桂、巴戟天、附子等都是很好的补充肾阳的中药。
营血的多少决定于前面的两项,营卫同源所生,营血可以转化为卫气,所以当营血不足时,卫气自然会缺乏。很多失血的患者会出现气虚的情况也是因为营血缺乏,卫气生化无源所致,所以有气随血脱的说法。
营卫的转化也是影响卫气的极其重要一环。前面说到,卫气影响到身体的机能,当卫气长期处于一种不足的状态时,机体也会长期处于一种低功率状态。当身体处于低功率状态时,吃到身体里面的食物无法全部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身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也无法转化为足够我们需要的能量,营卫转化就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人可能没有血虚的症状,但是会有容易感冒,容易流汗,人没精神这些情况。这时就需要一张张仲景的方子了,调和阴阳第一方:桂枝汤。在我看来,桂枝汤就是用于调理人体营卫转化的一张方子。当人体感受外邪时,桂枝汤使更多的营血变为卫气,增强卫气抵抗与驱除外邪的能力。而当人体长期处于卫气不足的情况时,桂枝汤就加强营卫的转化,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后,就能吸收更多的营养,身体才能恢复健康。
第二点:气血的巡行。本篇内经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灵枢_邪客第七十一》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通过以上内经条文可以知道,营卫之气在人的经脉之内每天运行五十个轮回,白天行于阳二十五轮,维持人的活动、精力,晚上行于阴二十五轮,温养人的脏腑(这里现代科学有个研究,说人的生物钟不是24个小时,而是25个小时,可能上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天的长短和现在不一样吧)。如果有病邪阻塞经络脏腑,营卫之气不能正常的巡行,不能入阴温养脏腑,那么就会造成所阻脏腑的阴血亏虚。当该脏腑阴血亏虚后,该脏腑就会因争夺阴血而与其他脏腑内伐,导致气血内乱。
肝藏魂,心藏神,如果这两个脏腑缺乏气血的温养,神魂就会无所养,如果这两个脏腑被邪所扰,神魂就会不安,如果这两个脏腑被邪气所占,神魂就会无所居。神与魂与睡眠的关系最为密切,当这两者不能正常的养于脏腑中时,就会引起各种失眠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肝郁化火(易怒)、心脾两虚(脾虚无以化生水谷 导致气血不足,有大便溏薄,腹胀等症状)、心胆俱虚(胆小畏惧,易惊)等。
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这句内经我只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上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个人理解,如果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请指正。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