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课后作业】关于针灸的徐疾补泻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01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论述了正邪补泻之道,有淤者放之。

 

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54针解篇第五十四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论述了针刺补泻有效之辩别即为针处之寒热。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54针解篇第五十四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论述了针刺补泻留针后,拔针的时间。泄:阴气隆至,乃去针也。补: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73官能第七十三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讲述针刺之理即为调气,补泻之要义即为徐疾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01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论述了虚、实【补、泻之徐疾。

 

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03小针解第三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进一步解释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即虚、实补泻的运针手法。实-补:徐徐进针,快速出针为补法,虚-泄:快速进针,徐徐出针为泄法。

 

邪胜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54官能第七十三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论述补泻之拔针的手法,补:徐徐出针而疾按之针处,泄:疾出针而徐按之针处,而徐出为引邪气外出。

 

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09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论述补泻拔针的手法。泻:手持针而拔,不按针孔,邪气得泄。补:一手按针处,一手拔针,使气不得出,血不得散。

 

 

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34五乱第三十四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论述何为导气,即徐入徐出。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01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讲述针刺气至之效。

 

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73官能第七十三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讲述疾而徐出针为引邪气外出,可摇大穴处针孔。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