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胄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出处] 灵枢-本输篇第二
[分类] 脏与腑之间的表里关系
[说明] 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是输送糟粕、排泄粪便的腑;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是接受胃所下移的腐熟的水谷,并分别水液和糟粕的腑;肝和胆相表里,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的腑;脾和胃相表里,胃是受纳、消化食物的腑;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是蓄积和排泄水液的腑
[金句]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
[出处] 灵枢-本输篇第二
[分类] 不同季节针刺所宜选取的不同部位
[说明] 在春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浅表部的络脉、十二经的荥穴以及大经的分肉之间的部位,病情严重的则可深刺之,病情轻微的就应浅刺之;在夏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输穴、孙络以及浮现在肌肉皮肤表面的浅表部位;在秋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合穴,而其余的方面,就如同春天用的刺法一样,也宜于取用大经分肉之间的部位,根据病情的轻重,或浅或深地进行针刺;在冬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井穴以及各经的输穴或背腧穴之类,同时还要深刺并留针。
[金句] 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出处] 灵枢-小针解篇第三
[分类] 把握针刺时机
[说明] 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迎其势采用补的手法;邪气已去而正气亦虚的时候,则不能妄用泻法,以免导致真气虚脱。
[金句]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出处] 灵枢-小针解篇第三
[分类] 针刺徐疾补泻
[说明] 徐缓进针而疾速出针,这属于补法,能够补益正气。疾速进针而徐缓出针,这属于泻法,能够泄除邪气。
[金句] 岐伯答日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出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第四
[分类] 观察皮肤辨别脉
[说明] 若病程中所呈现出的面色是青色,则与它相应的脉象应该是端直而长的弦脉;红色,与它相应的脉象应该是来盛去衰的钩脉;黄色,与它相应的脉象应该是软而弱的代脉;白色,与它相应的脉象应该是浮虚而轻的毛脉;黑色,与它相应的脉象应该是沉坚的石脉。以上是面色和脉象相应的关系,如果诊察到了面色,却不能诊得与之相应的脉象,反而诊得了相克的脉象,这就是死脉,预示着病危或是死亡;倘若诊得了相生的脉象,则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的。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