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后作业【灵枢】

金句: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出处:【灵枢】根结第五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采用针灸治病,也是要调和阴阳,达到一种平衡阴阳的状态。其它各种治法包括汤药也是如此,生病是阴阳不平衡了,调平衡则是总体治则。


金句:病在上,取之下。左取右,右取左

出处:【灵枢】官针第七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治疗的原则“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包括现在的一些平衡疗法,X对称疗法,理论支持在此。


金句: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出处:【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此所谓汗血同源,二者都由精气化生而来,一方损失消耗过度,则另一方生化的量也会不足,造成二者俱损。


金句: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出处:【灵枢】无邪第二十

分类:病机学,经络针灸,治则治法

说明:邪在五脏分别对应的外在表现,都在其所主部位。以及相对应的治法及原理。


金句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出处:【灵枢】病本第二十五

分类:治法治则

说明:阐述治病的侧重点和治疗顺序。邪气有余则疾病发作而为邪逆有余的实症,邪逆有余的实症为本,发作的病为标,应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疾病发作而为正气不足的虚症,正气不足为标,发作的病为本,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金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

出处:【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分类:病因学

说明:阐述人体刚刚开始生病的原因,起先都来自外淫六邪,情绪失常(内因),饮食和居住环境,及收到外界的刺激。

金句: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出处:【灵枢】决气第三十

分类:精神气血,病因学

说明:讲明精、气、津、液、血、脉的具体定义。各自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症状。

金句: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出处:【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分类:天人合一

说明:人要想顺应道的规律,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才可能真正的去遵循。

金句: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出处:【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讲述针刺的深浅,治阴则下针深而且留针,治阳则快速浅刺。

金句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出处:【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分类:病机学

说明:讲明五脏依五行的传变规律,及病入里的时间变化。

金句: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出处;【灵枢】本藏第四十七

分类:藏象学说

说明:依据人体的外在形体表现,气色,言语动作可知内藏的病理变化,如倪师所言中医是站在外面看里面。

金句: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出处:【灵枢】背腧第五十一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艾灸也有补泻,补则慢慢自燃,泻则快速去吹燃烧的艾条。

金句: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

出处:【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中医的气有营卫之分,卫气运行于外,保卫人体不受侵犯,营气运行于内,营养滋润人体,保持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二者又相互衔接,周而复始运行。

金句: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出处:【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有形的肉体,必须要气血相合,营卫气相通,各种情志各归各位,才为有神,才是正常。就像一台机器,需要各种润滑油,继电器才可正常运转。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金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出处:【灵枢】逆顺第五十五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疾病是一种不平衡,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人体的气出现不平衡时,就及时动手调整,则会消除隐患,不会再往下发展。真正的高手是在疾病尚未形成时已动手解决掉。

金句: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出处:【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依据同气相求的原则,食用与五脏之气相似的实物,来达到补益五脏的目的。

金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出处:【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说明:生病有外因也有内因,治疗时应该全盘考虑。

1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