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句》 黄帝问于岐伯父曰: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出处:灵枢_本神第八
分类:精神气血
理解说明: 这是黄帝问岐伯什么是“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并且希望岐伯讲解它们的道理。
岐伯先生说:上天赋予我们人的呢是德,大地赋予我们人的呢是气;天德向下流与地气向上生二者相交,阴阳结合使万物化生成形,人才能生存于世。所以呢,人体生命最原始的物质称之为“精”,阴阳两精结合产生的生命活动称之为“神”,随着神的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叫做“魂”,跟精气一起出入而产生的运动机能,叫做“魄”,可以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做“心”,心里有所记忆而留下来的印象,叫做“意”,意念形成认识后叫做“志”,根据认识反复研究事物的变化,叫做“思”,因思考而有远的推想,叫做“虑”,因思虑而能定出相应的处理事物的方法,叫做“智”。
2、《金句》 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出处:灵枢_师传第二十九
分类:治则治法
理解说明:春夏之季,先治疗在外的标病,后治疗在内的本病;秋冬之季,先治疗在内的本病,后治疗在外的标病。
3、《金句》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出处:灵枢_海轮第三十三
分类:养生保健
理解说明:人身上的四海顺应生理规律的就生机旺盛,反之就会衰退;懂得调养四海的就有益于身体,否则就是有害的。
4、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
出处:灵枢_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分类:经络针灸
理解说明:圣人所做针刺的道理。对上合于天文,对下合于地理,对中合于社会人事,一定有明确的法则,以立尺度长短,模式规矩,然后才可传于后世。
5、《金句》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出处:灵枢_五变第四十六
分类:防病治未病
理解说明:人之所以会得常见病、多发病,是因为这些人的筋骨、关节、皮肤、腠理不够坚固,防御能力差,因为防御能力不足,外邪会趁虚而入,进入人体。所以这些人就会经常生病。
学习感悟
最近听到徐文兵老师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徐文兵是什么人?徐文兵是可以用英语给外国人讲《黄帝内经》的人!徐老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自己呢?是因为徐文兵老师英文好吗?非也,比徐文兵英语好的中医人应该是有的,但是把《黄帝内经》直译给老外听可以吗?那样的话老外直接懵圈啦,为什么徐老师可以,是因为徐老师深刻地领悟了《黄帝内经》的精髓,徐老师和梁栋对话,仅仅《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第一段俩人就聊了仨小时,这都可以说明徐老师对《黄帝内经》研究的很深很广,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领悟了《黄帝内经》的精髓也就是深刻领悟了中医底层逻辑的精髓。说上面这个桥段主要是想表达《黄帝内经》对我们学中医理解中医非常重要,但是以前学《黄帝内经》却一直找不到进场的门,始终不得其要领,学来学去都是一头雾水。今年,我有幸成为精一书院首期临证班的学员,在林师的教导下,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再次读《黄帝内经》有种豁然开朗,拨云见日的感觉,短短一个月时间的学习收获就非常大,静下心来思考后,认为《黄帝内经》虽然古奥难懂,但是还是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它,所以我要再认真学习一遍倪师对《黄帝内经》的精讲,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去伪存真,领会和掌握《黄帝内经》的精髓,领会中医的底层逻辑。以上是学习总结《黄帝内经》金句过程中一点感悟,分享给各位同学、同道,感恩林师,感恩倪师!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