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精神对五脏的影响极大,五行生克可以预判病情走势。 金句:*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 精神跟五脏的关系 金句:*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 分类:养生
说明:顺天时,和喜怒,调气机养生大要
金句:*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出处:灵枢经,五邪第二十
分类:治则
说明:五脏病的症状和针灸法则
金句:*黄帝曰:善治之奈何?歧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写则写,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出处:黄帝内经,太素,第二十七卷
分类:治则
说明:中医治病不出补泻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