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感悟

第二节课后作业《灵枢》金句感悟

       雅好2班 叶春欣

读《灵枢》后,使我对针灸的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经络、五输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灵枢》内涵很丰富,我觉得还需要结合临床案例继续学习才能真正掌握。但是我缺少临床案例,所以在此摘录三段与各位共同学习!

[金句]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

[出处] 九鍼十二原第一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一句话讲述针刺时,“气至”的重要性。进针之后,如果没有得气的感觉,就说明"气"还没有"至",应当继续施行手法,而不须拘泥于手法的次数,总以达到"气至"为度。如进针之后,有了得气的感觉(即"气至"),就可以出针,不须再行针刺和留针了。

在读完此句,我们可以再去读《素问·离合真邪论七十二》吸則內鍼,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鍼,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鍼,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寫。帝曰:不足者補之,柰何。歧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鍼,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鍼,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说明至气以及补法的具体操作。


[金句] 黃帝曰:願聞五藏六府所出之處。歧伯曰:五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府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出处] 九鍼十二原第一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一段话讲五输穴的名称和作用,以及腧穴的本质、特点。

在读完此句,我们可以再去读《难经·六十八难》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了解五输穴的本质之后,再结合其五行脏腑属性就可以很好理解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金句]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出处]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一段话讲述了一般情况下,人体内六經的氣血比例:太陽经常多血少氣,少陽经常多氣少血,陽明经常多血多氣,厥陰经常多氣少血,少陰经常多血少氣,太陰经常多血少氣。

在读完此句,我们可以再去读《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提到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这出现少阴经、太阴经的差异,我想可以找阴阳相对平衡的人的脉象进行验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