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金句

第二节课后作业

 

                                                      雅二 袁鹏

【金句】: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出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经络针灸

【笔记】: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输穴与五行:

        五输穴又配属五行,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的顺序。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

        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   

        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

        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

        经穴:可用来治疗喘咳;

        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根据季节因时而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子母配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这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补母泻子法,如肺属金,虚则取太渊(土),实则取尺泽(水)等。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