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1: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已按其疝,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出处:灵枢_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说明:各种出现急脉的病症,大多是寒性的;出现缓脉的病症,大多是热性的;出现大脉的病症,属于阳盛而气有余,阴衰而血不足;出现小脉的病症,属于阳虚阴弱,气血皆少;出现滑脉的病症,属于阳气盛实而微有热,出现涩脉的病症属于气滞,且阳气不足而微有寒。所以在针刺治疗出现急脉的病症时因其多寒,且寒从阴而难去,故要深刺并长时间留针;在针刺治疗出现缓脉的病变时,因其多热,且热邪从阳而易散,要浅刺并迅速出针,而使热邪得以随针外泄;在针刺治疗出现大脉的病变时因其阳盛而多气,故可以微泻其气但不能出血;在针刺治疗出现滑脉的病变时,因其阳气盛实而微有热,故应当在进针后迅速出针,且进针亦宜较浅,以疏泄体表的阳气而宣散热邪;在针刺治疗出现涩脉的病变时,因其气滞而不易得气故在针刺时必须刺中患者的经脉,并且要随着经气的运行方向行针,还要长时间的留针,此外在针刺之前还必须先按摩经脉的循行通路,使其气血流通以利经气运行,在出针之后更要迅速地按揉针孔,不使它出血,从而使经脉的气血调和。至于各种出现小脉的病变,因其阳虚阴弱,气血皆少,内外的形气都已不足故不适宜使用针法进行治疗,而应当使用甘药来进行调治。
金句2: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
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仆偏枯矣。
出处:灵枢_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说明:太一从一宫转向下一宫的第一天,也就是每逢交节的日子,必有风雨出现,如果当天和风细雨,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必然谷物丰收,禽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很少有疾病的发生。假若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前,就预示这一年多风多雨,发生洪涝灾害。反之,如果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后,就预示着少雨而干旱。
八种风凡是从当令节气相对的方向而来的,都属于虚风贼邪,因为是违背时令的不正之气,所以它能使人发生疾病。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如果人体虚弱,时值这一年的气运衰微,恰逢月廓亏空,又失却时宜之和,这样三虚相结合,内外相因,正不胜邪,就会得暴病,猝然死亡。如果三虚之中只犯一虚,也能发生疲劳困倦,寒热相兼的病证。如果冒雨或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伤于肌肉,便会发生痿病。所以,深知养生之道的人,预防贼风邪气,如同躲避弓箭和礓石的射击一样。不然的话,如果恰逢三虚相遇,就有可能偏中于邪风,而导致突然昏厥仆倒,或引起半身不遂一类的病证。
注:太一指的是北斗星。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