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灵枢课后作业---雅4 徐伟


第二课灵枢课后作业

《黄帝内经》金句摘抄--雅4 徐伟



<金句>: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出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分类>:防病治未病


【体会】

疾病的发生有从病生至病成的发展过程。在这生成过程中,气机变化微弱,形体尚未损害,疾病尚未形成,是一个治疗防病的时机,《素问.刺热病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这里“病虽未发”指的就是欲病,本条指出治欲病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另外《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指出治欲病是高明医生上乘技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见微得过,用之不殆”,所谓“见微”是诊知微弱变化欲病,“得过”是了解、掌握疾病所在和发生,“用之不殆”是治疗欲病就不会发生疾病。全文的意思是:诊视欲病,便能了解疾病的所在和发生,治疗欲病就不会发生疾病条述。另外,传变是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中传是病位的改变,变是病情变化和程度加重。在《黄帝内经》有表里传变、经络传变、脏腑传变、气血传变的同。如皮部论“百病的始生也,必生于皮毛,留而不去传入经,留而不去,传入府,廪于肠冐”就是表里传变的例子。疾病传变是轻到重,由重到危的过程,,因此主张早中期治疗,预防疾病传变,避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和因病死亡。人体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常态、疾病萌芽态、疾病态三种。治未病针对三种状态分为日常养生、治未病、治已病三类。日常养生着眼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遵循养生之道,强身保健,抗衰延寿,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和最重要内容。



<金句>: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出处>:《素問·宣明五氣篇》

<分类>:病因学


【体会】

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情不能过度,不能淫,“淫”就是过度的意思。

久視傷血:

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中医认为形诸外必本于内,所以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有病。如果长时间地全神贯注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饮食与文体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调节,久而久之,会出现一些血虚表现,甚至面白无华、萎黄或自觉头晕目眩等

久臥傷氣:

久卧、喜卧或多卧会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淤,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百骸,身体虚弱疲倦,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绶慢,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产生一系列的肢体疲倦乏力的状况。由于较长时间的睡臣卧,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就会不畅,致使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肌肉、关等处的新陈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

久坐傷肉:

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则脾气不健、胃纳欠佳、水谷精微难以运化传输,从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皮肉失于滋养,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久坐不动,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运行绶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另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天天电脑,手机不离眼,不离手,用脑过度,而思虑多伤脾,这也是今人久坐而多痰湿的原因。

久立傷骨:

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就是说老是站着,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可使部分组织、细胞的营养失去均衡调和,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久立不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便会引起腰痛、腿软、足麻。长久站立,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或导致某些骨骼关节发育畸形或活动障碍。

久行傷筋:

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即适当地走动或跑动,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若长途跋涉,或短距窝奔跑用力过猛,超过应有的负荷,都容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或劳伤。



<金句>: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出处>:《素問·陰陽應像大論》

<分类>:病机学

【体会】

倪师曾讲了好几个寒极生热和热极生寒的病案,极大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也从这些不同寻常的医案中再也次感叹了中医理论的伟大,今天想通过网上的一则新闻来加深对“寒极生热”的理解。

看过电影《绝命海拔》的小伙伴都知道,人在即将冻死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衣服全都给脱掉,然后赤身裸体死去。这实在是让人费解,按理说感到寒冷应该紧紧裹住自己才对,为什么人在冻死之前会脱衣服呢?其实这种行为叫做反常脱衣现象。科学家认为,当人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后,皮肤会慢慢被冻伤,末梢血管也开始收缩 ,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反应,可以让血液汇集体内保护内脏器官。但每当身体疲于这种本能时,收缩的血管会被迫打开,血液重新冲向皮肤 ,使人产生热的错觉,这和我们平时长时间玩雪后,手掌会逐渐感到热的道理是一样的。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